斯大林大战火星人怎么玩?二战火星行动为何是朱可夫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点睛之作

斯大林大战火星人怎么玩

942年夏天,东线南部战况之激烈显然更让人瞩目。德军在冯·博克元帅、冯·魏克斯(Maximilian von Weichs)大将的指挥下乘胜挺进到了顿河河曲。7月,威廉·保卢斯(F……接下来具体说说二战火星行动为何是朱可夫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点睛之作

一、二战火星行动,为何是朱可夫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点睛之作?

在讨论二战苏德战场勒热夫瑟乔夫卡一战时,有些人把重点放在朱可夫制定的“火星计划”失利上面,认为这一仗是他指挥生涯的滑铁卢,在南线打赢了“天王星行动”,却在中线败给了莫德尔。实际上,“火星”计划最大的战果就是滞缓了莫德尔的进攻节奏,为解除莫斯科威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1解除莫斯科威胁是1942年的重中之重,苏军走了一段弯路。

时间回到1942年春,虽然苏军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战场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德军虽然后退了200多公里,但对莫斯科的威胁并没解除;另一方面,苏军经过半年多的苦战,兵力损失严重,一些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基本打光了,尤其是所有预备队都用上了,缺乏继续反击的条件。

而让朱可夫担心的是,苏军统帅部在作战部署上出现了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一边是斯大林和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三人企图继续发动一次全线的大反攻,想借莫斯科的胜利再打一场大决战,在1942年夏季作战中把德军撵出苏**境;一边是沙波什尼科夫和朱可夫想的却是要积极防御,先解决莫斯科当面70个师德军的威胁才是当务之急。

但争论的结果,斯大林一锤子定音,同意了铁木辛哥关于在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平原打一场反击战的计划,苏军准备用西南和南方两个方面军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作一次决战,以打破南线德军企图向高加索发动进攻的企图。

铁木辛哥之所以全力进攻南方集团军群,也是因为经过基辅包围战和莫斯科战役的较量,南线德军的战斗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苏军经过莫斯科战役的洗礼,也对打败闪击战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树立了打赢信心。

但朱可夫更担心的是,苏军的总体战斗力并不能支撑打赢这一仗,因为苏军的注意力都放在南线时,中线德军就可能重新对莫斯科发动进攻,而苏军的预备队又没组建起来,这是一次非常危险又非常冒险的反攻。

从这个层面讲,由于斯大林急于想改变1942年夏季作战态势,认为用两个方面军跟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以及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作战,有打赢的把握,却没想到光保卢斯指挥的就有30多万人,直到年底保卢斯27万人被围,苏军才发现包围圈里的第6集团军有这么多人,所以,苏军在哈尔科夫的失利是在所难免的。

02哈尔科夫战役的失利,苏军输在轻敌和准备不足上面。

在哈尔科夫战役打响前,苏德双方的作战力量对比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苏军方面讲,到1942年5月份,作战部队总兵力达到了560万人,坦克也有3882辆,火炮和迫击炮达到了23300门,飞机也有2221架。

而同期东线德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600多万人,其中光仆从国军队就有81万,除了兵力优于苏军外,德军的坦克和强击火炮达到了3229辆,火炮和迫击炮57000多门,飞机有3395架。苏军除了坦克数量略高于德军外,其它都处于劣势。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的是,苏军的坦克数量大于德军,一方面是得益于生产能力比德国强,另一方面是苏军的武器装备简陋实用但作战性能没有德军高。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德军从1938年就开始把装甲坦克作为进攻的主要力量,坦克作战成为了战场主力;而苏军从1940年开始,就将发展空军和炮兵作为了重点,虽然莫斯科战役后斯大林加强了坦克部队的建设,但与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而且,苏军在展开哈尔科夫反击战时,还有一个顾虑,就是布良斯克方面的苏军一直承担着中线和南线通道安全的防御,全力增援哈尔科夫战场又怕莫德尔趁机向莫斯科反攻,而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又缺乏有效的配合,导致第1装甲集团军钳形攻势得逞,保卢斯30万大军全线压过来,24万苏军很快就成了俘虏。

从这个层面讲,苏军在哈尔科夫的失利,并不是打法的问题,而是计划和准备都没做好,而南方集团军群从基辅包围战以后一直都在做进攻准备,苏军进攻哈尔科夫时,德军是以逸待劳,刚接任第6集团军指挥权的保卢斯正好借此机会打出点成绩,连苏军自己也承认这次进攻失误太多、损失重大。

03制定火星计划,朱可夫是把个人荣辱与莫斯科命运连在一起。

在苏德战争时,斯大林关于莫斯科安危问题上曾两次让朱可夫出主意,一次是朱可夫接任西方军司令员时,斯大林要他以布尔什维克名义保证,莫斯科到底能不能守住?朱可夫回答能,而且还承诺可以进行红场阅兵;另一次就是1942年9月斯大林调他以副统帅名义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再次提到莫斯科的安危问题。

实际上,在朱可夫到达斯大林格勒前线时,斯大林已经指派华西列夫斯基前去指挥了,同时指派统帅部两员大将坐阵一场战役,这在苏德战争历史上就这一次。

当时的境况是,德军的蓝色方案行动已经展开一大半了,B集团军群已经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保卢斯差不多占据了一大半的城池,而A集团军群也打到了高加索占领了部分油田开始产油。而此时,苏军同时面临莫斯科被莫德尔集团进攻、斯大林格勒被保卢斯占领,以及高加索要被A集团军群完全占领的困难。

在这关键时刻,朱可夫给斯大林出了一个大主意,就是用斯大林格勒战场作诱饵,让崔可夫在城内打巷战拖住第6集团军,而他准备利用两个月时间在斯大林格勒侧翼草原集结6个集团军的预备队,同时又在莫斯科方向也集结一支百万大军,目的就是同时在两个方向展开大反攻,一举将德军的蓝色方案行动击溃,借以达到解除莫斯科的威胁,同时又能挽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的安全。

有些人认为,斯大林让朱可夫指挥斯大林格勒作战,而他却搞出个三星作战,当天王星行动打得正激烈时,朱可夫却跑到勒热夫方向去指挥火星行动,而且还让莫德尔占了先机,这是朱可夫不务正业造成的。

实际上,朱可夫制定火星计划时,最大的动力就是要将莫德尔从勒热夫瑟乔夫卡方向撤出来,因为他们对莫斯科的威胁太大了,按斯大林的想法,只要解除莫斯科的威胁,德军的进攻意图就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即使火星行动苏军伤亡较大,可斯大林并未追究朱可夫的责任,原因也在这里,在这次行动中,莫德尔也是损敌三千自伤八百,也为莫德尔撤出勒热夫打下了基础。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蓝色方案行动也有夺取斯大林格勒再迂回进攻莫斯科的企图,而朱可夫在作战指挥中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崔可夫指挥城中打老鼠战狙击战时,他却秘密指挥6个集团军集结在大草原上,看似苏军的重点是斯大林格勒,而实际却是决胜千里之外,勒热夫方向的“火星计划”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点睛之作,虽然出现些失误,却让德军两个作战方向不能相顾,只能临时调派曼施坦因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从这点上看,朱可夫的三星计划是成功的,而且事后也得到了战场检验。

二、欧美能独霸火星再来玩核大战这款毫无人性的游戏

现代打战,打什么?打武器装备,懂得都懂,武器装备打完了,还不是要靠人。

你说乌克兰与罗斯,到底为什么打架?铺天盖地的信息都是罗斯说北约(十字军)堵我家门,乌克兰说我没安全感,北约说我保护小弟,看起来都有理由,实际还不是为了土地。看当年苏联散架,美国人笑的合不拢嘴,散架那不就是土地丢失吗,Trump上台,有段时间也是各种声音说美国要散架了,…

别以为经过二战之后,土地变得稳定下来,最近10年,以色列与阿拉伯人的边界都还不稳定,伊拉克库尔德人希望有自己的话事权,阿富汗也刚刚把美国佬赶跑,印巴还时不时在克什米尔互掐,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才熄火不久。现在大地方大级别地区乌克兰与罗斯又搞了起来,可想而知,为了土地,人类一直在集体犯贱。

既然是为了土地,那战打起来就有目标,高科技装备先怼一波,从太空到高空,从高空到地面,水面。摧毁了对手的这些高科技重型装备,都是些高精度导弹系统,信息系统,那就低端一点的装备作为下一个要摧毁的目标了,比如,坦克,装甲车,无人机,精度低一点的火炮等等。如果这些都玩没了,那就剩下CS,靠小米+步枪争夺。

我们以为的二战貌似很远,其实很近,就看痴呆乔、欧洲如何行事,是不是真的想逼到狗急跳墙。一旦启动核大战模式,就看谁先把谁的这些高精度武器干没,各种毁灭性的炸药可是很要命的,核爆完一些城市,高精度武器都干没了,大集团兵团就如同二战般的重演,又是什么“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北方集群,斯大林保卫战,…

欧美真的希望这样吗?想象一下二战的景象,没有人赢,到处都是破败不堪,如果加上核爆元素,那比二战还死气沉沉,一片萧条、绝望、穷得叮当响,钱都打没了,西北风都没得喝。

说实话,美国佬真的想干,但干起来自己要没了,所以,马斯克才将目标锁定火星。说白了,移民火星是白人的战略项目,目的就是为了重回争夺地球做准备,所以说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乌克兰—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这条千年火线未来一定还会点燃,欧美与罗斯、穆斯林的恩怨将延续到谁先占据星际空间。

如果有了星际空间,那腰板又Trump了,高精度洲际导弹飞不到火星吧,月球够不到吧,欧洲毁了又怎样?最糟糕的不过是欧美50%的城市被核弹头摧毁,这要看欧美与罗斯的核弹头数量,一枚一个城市来计算。

被核弹锤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几十年都难恢复,想象一下欧美与罗斯核大战过后的景象,再想象一下月球或火星被白人占据后繁荣的新家园,十字军肯定会耻高气扬看着罗斯说,当年拿破仑、**没办成的事终于办成了。

所以说,这个时代也是开启新航海时代的原因,原因在于人类种群之间的内卷,都希望争个高下,都希望摄取对手的土地,希望通过摄取土地的方式挤压生存空间,击倒对手。

庆幸今日就实力来说没有一边倒,也庆幸移民火星不是现代科技能够轻而易举就能办成的事,正因为移民火星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也因为这一轮新航海时代(太空地理争夺战、太空地理大发现)不是欧美的“独食”,过去那种一边倒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比如当年欧美坚船利炮横行地球的时代,把黑人卖到美洲,小股八国联军仰仗枪炮碾压就得逞,小股舰队靠探险独霸**、岛屿。看看地图,澳洲、美洲,都是蛮荒之地,现如今已是西欧人的地盘,移民火星就是欧美想再一次复制当年麦哲伦、达.伽马的辉煌,所以说这是新航海时代,目标是星际空间的土地,不同点在于,这不是独食,罗斯、发达经济体都卷了进去。谁能抢占火星、月球还未可知。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制衡都是主旋律,一边倒的历史相当的短暂。

波斯与希腊、汉与匈奴、阿拉伯与拜占庭、奥斯曼与罗马教宗、沙皇与奥斯曼,总之,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只要出现了一个超级帝国,就会有另一个与之相制衡,虽然这两个超级帝国之间有断断续续的战争爆发,但始终都是八斤八两,谁也吃不掉谁,即使有一方暂时赢了,过不了多久自身也会散架,比如,马其顿赢了波斯,不久就散架被塞琉古、托勒密、希腊瓜分,汉赢了,不久就变成了三国,阿拉伯赢了,不久也分为西班牙的倭马亚、巴格达的阿巴斯、来自中亚的塞尔柱突厥,…今天也是这样,罗斯与欧美互相制衡。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意在告诉欧美,就算掐赢了罗斯,离自己散架也就不远了。还有就是想要复制过去的航海时代,并且想吃“独食”,意图通过独占星际空间来取得对罗斯的绝对优势已经不可能,人家扎哈罗娃都说了不提供火箭发动机,骑扫帚上天吧。

三、“火星”行动惨败,但在战略上保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1942年夏天,东线南部战况之激烈显然更让人瞩目。德军在冯·博克元帅、冯·魏克斯(Maximilian von Weichs)大将的指挥下乘胜挺进到了顿河河曲。7月,威廉·保卢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上将指挥的第6集团军突破了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和顿河防线,冲向斯大林格勒。苏联再次面临险境。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强调“决不后退一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20世纪最为惨烈的战斗,很快就变化成规模空前、无休无止的城市巷战。

(上图)1942年11月,在勒热夫西部进攻的苏军第158步兵师。

为了保证包围斯大林格勒城下保卢斯的德第6集团军“乌拉诺斯计划”的成功,转移德国人的视线,同时也阻止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增援南方集团军群, 9月,由朱可夫策动了一次重大的针对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叫作“火星行动”(Operation Mars,又称 “马耳斯计划”)。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苏联这次战役的企图,是依据战争结束后苏方军史及战后资料所披露的解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方的军史甚至拒绝承认有这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存在。

“火星”行动是在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开始后一周内发动的,旨在像“乌拉诺斯计划”合围第6集团军那样歼灭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继而南下再围歼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这已是苏军第3次做出这样的尝试了。战后朱可夫的回忆录中对这次失败的对决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火星行动”战役德军胜利的意义被胜利方的史学家给扼杀了。同时期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的胜利及苏联强大的国力,抵消了莫德尔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次防御战的成功。

德国军事情报局东线敌情处的莱因哈德·格伦上校对这次即将展开的进攻进行了预警,他是通过无线电侦听、航空侦察和审问俘虏得出的结论。据格兰茨的作品指出,有一个叫“海涅”的双重间谍向德国人提供了相关的情报。德军的准备实则比获悉情报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早在9月24日,哈尔德在战争日记中就提到了必须谨防苏军在勒热夫地区展开进攻。10月中旬,德国空军侦察发现加里宁等地区的苏军在大量集结,得出结论:“很明显,敌人是在准备一个大型的冬季行动,目标是打击我中央集团军群,它应该会在11月完成各项攻击准备……”

第9集团军经历几场大战的消耗,兵力反而增加到29万人。莫德尔加强了受到威胁的地段的防御,尤其是在由冯·阿尔尼姆装甲兵上将的第34装甲军驻守的关键性地段瓦祖拉河方向上。

11月25日,勒热夫上空阴云密布,狂风吹卷着雨雪,能见度极低,所以当天没有空中支援。苏联7个集团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莫德尔第9集团军展开了向心突击,其主攻方向在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侧的铁路交通线上。科涅夫指挥西方面军重建的第39集团军佯攻北部,但前进了10千米即被扼制,再无作为;另外第20、第31集团军20万大军、500辆坦克攻击突出部东侧德军第27 步兵军。在突出部西侧普尔卡耶夫中将的加里宁方面军第41集团军、第22集团军则攻向别雷(Bely)的第41装甲军,这是苏军惯用的“钳形攻势”,这次战役也被称为“第5次勒热夫战役”。战役开始之后,**就亲自致电莫德尔,要求不惜任何代价,坚决顶住苏军的这次进攻。

(上图)1942年12月,第9集团军总部,从左到右分别为:第6步兵军军长汉斯·约尔丹步兵中将、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大将、第7伞兵师师长理查德·海德里希空军少将和第197步兵师师长埃伦弗里德·博格步兵中将。

在科涅夫方向,苏军在浓雾中穿过开阔起伏的地形进攻,大雪也降低了炮火准备的效果,侦察不够细致,疏漏了很多点,而且苏军在1942年的梯形进攻队形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一个师3个团展开进攻,排在靠前线的只有2个团, 第二线1个团,呈倒“品”字形。按照相同原则,分解到连级单位以后,一个师27个连排在靠前线的实际上只有8个连,而其他的连跟在后面,在还没有和敌人接触之前,就已经被炮火给炸死了一大半。莫德尔的集中炮火威力巨大, 暴露在雪原上的苏军死伤惨重,尤其是骑兵部队。

沿着冰冻的瓦祖扎(Vazuza)河岸进攻的苏军第20集团军仅取得了有限的胜利,他们突破了阿尔尼姆在河岸的防守,并在河的西岸包围了2个德军筑垒防御的村庄。突入10千米的纵深,但宽度仅为3~4千米。负责突破的是第2 道防线的第8近卫步兵军、第2近卫骑兵军和第6坦克军。完成突破后,苏军指挥员优柔寡断,军队拥挤在一条狭窄的走廊里。

莫德尔在靠前天就投入了所有的预备队。德军就以连、营为单位,组成步兵、坦克和炮兵等小规模战斗群,顽强地守住了散布在瓦祖扎河西岸无数村庄周围的环形防线。苏军包围了这些防线并攻克了其中一些据点,但更多的留在他们后方的德军阵地成了致命的障碍。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给莫德尔派来了新的援兵,莫德尔将军可指挥6个装甲师与2个摩托化师来抗击朱可夫的进攻。29日晚,已突破的苏军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调头向东突围,经过一番苦战后才撤回到苏军防线。苏军在东部的凌厉进攻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瓦解了。

勒热夫西部卢切萨(Luchesy)河谷和别雷两地成为最关键的战场,德军战略储备优先供应斯大林格勒,剩余的资源分配给那些还可以使用步枪的士兵,并抽调受到较少压力的部队来支援。第9集团军的储备几已耗尽,莫德尔大将发出了呼吁:“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士兵,全部送往卢切萨河谷前线, 时间就是生命!”值得一提的是,莫德尔被普通士兵所拥戴,不是因为他总在靠前线的“亲民”做法,更多的是他能“塑造”局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然有好几次第9集团军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但德军超乎想象的疯狂给苏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雪地上铺满了身穿褐色和白色伪装服的苏军尸体,一个超过12500具西伯利亚士兵尸体的“死亡之谷”后来成了此役的纪念地。

(上图)1942年12月21日,勒热夫的“坦克公墓”

这时,斯大林格勒战场上,曼施泰因正在准备发动“冬季风暴”的救援行动,需要大量的兵力,但是能调动的却都被吸引在了勒热夫战场,克卢格后来又给莫德尔派来了第12、第20和第19装甲师等部队。靠着大量的增援,终于迫使苏军转入防御。莫德尔抓住机会,在12月7日发起了反攻,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一个团从北面,第19、20装甲师从南面,向苏军发动钳形攻势。3天以后,德军南北两路会师,苏军第41集团军有约4万人被包围了。

朱可夫投入了战略预备队第5、第6坦克军350辆坦克,试图再次从勒热夫的东侧击破莫德尔的防线,与索洛马廷的第1机械化军形成对进之势。但德军早已严阵以待,残酷的战斗在12月11日展开,莫德尔以攻对攻,发起了反冲锋,苏军前仆后继的波次冲锋在德军严密的防线和猛烈的炮火面前被撞得粉碎。经过3天激战,苏军又损失坦克300辆,官兵伤亡达数万之众,丧失了进攻锐气。16日凌晨,索洛马廷待援不及,在西伯利亚师的接应之下,放弃重武器向西突围了……

朱可夫元帅下令结束进攻。苏军在“火星”行动中付出的牺牲是沉重的,大约有10万人死亡,23.5万人负伤,1847辆坦克被摧毁,127架飞机被击坠。不过,在战略上,苏军却是成功的,他们阻止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南方战区提供增援,保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德军在勒热夫的损失要远小于苏军,仅有4万人伤亡。莫德尔的成功来之不易,却证明了他一贯的看法:“坚守勒热夫突出部是一个战略上的错误。”如果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早些弃守勒热夫突出部缩短防线,就能省下十几个师的防守兵力来增援第6集团军,那么,也许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悲剧就不会上演了。

四、“火星”行动惨败,但在战略上保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火星”行动惨败,但在战略上保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1942年夏天,东线南部战况之激烈显然更让人瞩目。德军在冯·博克元帅、冯·魏克斯(Maximilian von Weichs)大将的指挥下乘胜挺进到了顿河河曲。7月,威廉·保卢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上将指挥的第6集团军突破了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防线和顿河防线,冲向斯大林格勒。苏联再次面临险境。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强调“决不后退一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20世纪最为惨烈的战斗,很快就变化成规模空前、无休无止的城市巷战。

(上图)1942年11月,在勒热夫西部进攻的苏军第158步兵师。

为了保证包围斯大林格勒城下保卢斯的德第6集团军“乌拉诺斯计划”的成功,转移德国人的视线,同时也阻止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增援南方集团军群, 9月,由朱可夫策动了一次重大的针对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叫作“火星行动”(Operation Mars,又称 “马耳斯计划”)。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苏联这次战役的企图,是依据战争结束后苏方军史及战后资料所披露的解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方的军史甚至拒绝承认有这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存在。

“火星”行动是在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开始后一周内发动的,旨在像“乌拉诺斯计划”合围第6集团军那样歼灭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继而南下再围歼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这已是苏军第3次做出这样的尝试了。战后朱可夫的回忆录中对这次失败的对决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火星行动”战役德军胜利的意义被胜利方的史学家给扼杀了。同时期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的胜利及苏联强大的国力,抵消了莫德尔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次防御战的成功。

德国军事情报局东线敌情处的莱因哈德·格伦上校对这次即将展开的进攻进行了预警,他是通过无线电侦听、航空侦察和审问俘虏得出的结论。据格兰茨的作品指出,有一个叫“海涅”的双重间谍向德国人提供了相关的情报。德军的准备实则比获悉情报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早在9月24日,哈尔德在战争日记中就提到了必须谨防苏军在勒热夫地区展开进攻。10月中旬,德国空军侦察发现加里宁等地区的苏军在大量集结,得出结论:“很明显,敌人是在准备一个大型的冬季行动,目标是打击我中央集团军群,它应该会在11月完成各项攻击准备……”

第9集团军经历几场大战的消耗,兵力反而增加到29万人。莫德尔加强了受到威胁的地段的防御,尤其是在由冯·阿尔尼姆装甲兵上将的第34装甲军驻守的关键性地段瓦祖拉河方向上。

11月25日,勒热夫上空阴云密布,狂风吹卷着雨雪,能见度极低,所以当天没有空中支援。苏联7个集团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莫德尔第9集团军展开了向心突击,其主攻方向在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侧的铁路交通线上。科涅夫指挥西方面军重建的第39集团军佯攻北部,但前进了10千米即被扼制,再无作为;另外第20、第31集团军20万大军、500辆坦克攻击突出部东侧德军第27 步兵军。在突出部西侧普尔卡耶夫中将的加里宁方面军第41集团军、第22集团军则攻向别雷(Bely)的第41装甲军,这是苏军惯用的“钳形攻势”,这次战役也被称为“第5次勒热夫战役”。战役开始之后,**就亲自致电莫德尔,要求不惜任何代价,坚决顶住苏军的这次进攻。

(上图)1942年12月,第9集团军总部,从左到右分别为:第6步兵军军长汉斯·约尔丹步兵中将、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大将、第7伞兵师师长理查德·海德里希空军少将和第197步兵师师长埃伦弗里德·博格步兵中将。

在科涅夫方向,苏军在浓雾中穿过开阔起伏的地形进攻,大雪也降低了炮火准备的效果,侦察不够细致,疏漏了很多点,而且苏军在1942年的梯形进攻队形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一个师3个团展开进攻,排在靠前线的只有2个团, 第二线1个团,呈倒“品”字形。按照相同原则,分解到连级单位以后,一个师27个连排在靠前线的实际上只有8个连,而其他的连跟在后面,在还没有和敌人接触之前,就已经被炮火给炸死了一大半。莫德尔的集中炮火威力巨大, 暴露在雪原上的苏军死伤惨重,尤其是骑兵部队。

沿着冰冻的瓦祖扎(Vazuza)河岸进攻的苏军第20集团军仅取得了有限的胜利,他们突破了阿尔尼姆在河岸的防守,并在河的西岸包围了2个德军筑垒防御的村庄。突入10千米的纵深,但宽度仅为3~4千米。负责突破的是第2 道防线的第8近卫步兵军、第2近卫骑兵军和第6坦克军。完成突破后,苏军指挥员优柔寡断,军队拥挤在一条狭窄的走廊里。

莫德尔在靠前天就投入了所有的预备队。德军就以连、营为单位,组成步兵、坦克和炮兵等小规模战斗群,顽强地守住了散布在瓦祖扎河西岸无数村庄周围的环形防线。苏军包围了这些防线并攻克了其中一些据点,但更多的留在他们后方的德军阵地成了致命的障碍。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给莫德尔派来了新的援兵,莫德尔将军可指挥6个装甲师与2个摩托化师来抗击朱可夫的进攻。29日晚,已突破的苏军不得不放弃原计划,调头向东突围,经过一番苦战后才撤回到苏军防线。苏军在东部的凌厉进攻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瓦解了。

勒热夫西部卢切萨(Luchesy)河谷和别雷两地成为最关键的战场,德军战略储备优先供应斯大林格勒,剩余的资源分配给那些还可以使用步枪的士兵,并抽调受到较少压力的部队来支援。第9集团军的储备几已耗尽,莫德尔大将发出了呼吁:“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士兵,全部送往卢切萨河谷前线, 时间就是生命!”值得一提的是,莫德尔被普通士兵所拥戴,不是因为他总在靠前线的“亲民”做法,更多的是他能“塑造”局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虽然有好几次第9集团军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但德军超乎想象的疯狂给苏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雪地上铺满了身穿褐色和白色伪装服的苏军尸体,一个超过12500具西伯利亚士兵尸体的“死亡之谷”后来成了此役的纪念地。

(上图)1942年12月21日,勒热夫的“坦克公墓”

这时,斯大林格勒战场上,曼施泰因正在准备发动“冬季风暴”的救援行动,需要大量的兵力,但是能调动的却都被吸引在了勒热夫战场,克卢格后来又给莫德尔派来了第12、第20和第19装甲师等部队。靠着大量的增援,终于迫使苏军转入防御。莫德尔抓住机会,在12月7日发起了反攻,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一个团从北面,第19、20装甲师从南面,向苏军发动钳形攻势。3天以后,德军南北两路会师,苏军第41集团军有约4万人被包围了。

朱可夫投入了战略预备队第5、第6坦克军350辆坦克,试图再次从勒热夫的东侧击破莫德尔的防线,与索洛马廷的第1机械化军形成对进之势。但德军早已严阵以待,残酷的战斗在12月11日展开,莫德尔以攻对攻,发起了反冲锋,苏军前仆后继的波次冲锋在德军严密的防线和猛烈的炮火面前被撞得粉碎。经过3天激战,苏军又损失坦克300辆,官兵伤亡达数万之众,丧失了进攻锐气。16日凌晨,索洛马廷待援不及,在西伯利亚师的接应之下,放弃重武器向西突围了……

朱可夫元帅下令结束进攻。苏军在“火星”行动中付出的牺牲是沉重的,大约有10万人死亡,23.5万人负伤,1847辆坦克被摧毁,127架飞机被击坠。不过,在战略上,苏军却是成功的,他们阻止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南方战区提供增援,保证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五、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和戴高乐,在一战中做了什么?

二战欧洲战场虽然参战国众多,但其实主要的战争基本上是在苏德美英法这五国之间打的,而当时这五国分别由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所领导。那么多数朋友对于这些人在二战中的经历也都非常熟悉了。不过其实在这些人成为各自国家的首脑之前,他们在一战期间的经历对于他们本人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人在一战期间都经历过什么?

丘吉尔

在今天我们要说的几个人中,丘吉尔可以说是在一战爆发时在本国地位*高的一位。他在1911年就已经成为了英国议员兼靠前海军大臣,在任期间和德国展开了海上军备竞赛,可以说为后来英国在一战中的海军优势奠定了一些基础。

任职英军期间的丘吉尔

但在一战开始后,他策划的突击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并攻占伊斯坦布尔以及在土耳其加里波利登陆的作战计划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导致他被迫于1915年辞职。之后,他被任命为苏格兰毛瑟枪团第6营营长。1916年1月,此营被调往比利时前线。不过当时德国并未在此发动大规模攻势,据说此间的一片德军炮弹弹片曾落在丘吉尔附近,但他本人并未受伤。5月,他的部队和其它部队合并,他回到英国议院继续任职议员。

丘吉尔任职军需部长期间和军需品女工的合影

在议院他曾倡导在爱尔兰也进行征兵,为英国在一战中增加了兵力。不过这一政策导致爱尔兰战后出现了大量退役老兵,而这些人成为爱尔兰*战争的主力,使爱尔兰在一战过后事实*,引发了英帝国解体的靠前个火星。从1917年开始,丘吉尔开始担任英国军需部长,使英国的军需品生产得到加速。在此期间,他还在议会投票支持了一项法案,使一些英国女性获得了选举权。1919年初,丘吉尔又转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直到一战结束。在此期间他还曾积极主张英国干涉俄罗斯内战,但此次干涉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戴高乐

跟丘吉尔相比,戴高乐在一战中的经历要坎坷了不少。一战爆发时,戴高乐还只是法国步兵第33团的一名中尉。不过第33团是法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因此在开战后立即被派往了比利时境内的迪南阻止德军的攻势。不过当时他们所属的法军第5军军长查理·朗赫扎顽固坚持已经过时的刺刀冲锋战术,让第33团蒙受了惨重的伤亡。

1915年战争中的戴高乐

而当时担任排长的戴高乐也经历了最为惨烈的战斗,在8月15日就因为膝盖中弹而负伤。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之后,他在10月重返前线,12月被提升为团副。当时,他的手下曾经多次成功地爬到德军前线很近的地方,窃听到有价值的情报,戴高乐也因此在1915年1月获颁战争十字勋章。1915年3月,戴高乐的左手负伤并导致感染,使他被迫再次休养了4个月。

戴高乐在战俘营给战友们送饭

当年9月他再次重返前线并在不久后被提拔为团长。但在1916年3月2日,他的部队被德军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左大腿再次中弹并被炮弹冲击波震晕,之后被德军俘虏。不过他的这段经历也成为了后来他的对手攻击他曾经投降的争议点。戴高乐在德军战俘营中不断向其它战俘宣讲热爱法国的观点,在法军战俘中甚至赢得了“治安官”的称号。而且当时关在同一战俘营的还有后来成为苏联红军著名将领的图哈切夫斯基,当时两人曾有过密切交流,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想法后来对戴高乐也曾产生过一定影响。在一战快结束时,戴高乐曾多次流露出自己未能为法国获胜做出贡献的沮丧想法。在一战结束后,戴高乐被释放,回到了家乡。

斯大林

因为俄罗斯在一战中走出了和其它国家截然不同的轨迹,所以斯大林的一战中的经历也跟其它几人产生了很大差异。在一战爆发之前,斯大林就因为**活动多次被沙俄当局逮捕和流放。在1913年2月,他再次被沙俄逮捕,并被判决流放西伯利亚4年,不久后沙俄当局将他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北极地区,一战爆发时斯大林多数时间都在和当地原著民族鄂温克人和奥斯加克人一起打鱼。

1915年的斯大林

1916年10月,斯大林和其它一些被捕的布尔什维克一同被沙俄强征入伍,准备派往一战前线。1917年2月,他们抵达西伯利亚中部的克拉**雅尔斯克接受最后的体检,结果斯大林因为手臂有残疾而被认定不适合上前线,随即又被流放到了附近城市阿钦斯克。之后不久,俄罗斯二月**爆发,斯大林结束流放,来到了首都彼得格勒,重新开始担任他被捕之前曾经担任的《真理报》负责人一职。

1919年斯大林和列宁及托洛茨基的合影

在此期间,他支持了发动十月**的倡议,并在《真理报》社被警察查封时保护了部分机器,避免了出版工作完全中断。十月**爆发之后,斯大林成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不久后入选列宁领导的五人主席团。1917年11月,他前往芬兰与芬兰社民党进行谈判,最终苏俄同意让芬兰从俄罗斯*。1918年斯大林转任苏联红军南方军事委员会主席,期间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赢得了察里津战役的胜利,而这座城市后来也因此被更名为斯大林格勒。到1919年一战结束之时,苏俄也已基本赢得了俄罗斯内战的胜利。

罗斯福

在我们今天要说的几个人之中,罗斯福可以说是在一战期间经历最为平稳的一个人。因为他从1913年开始就担任了美国海军助理部长,一直任职到1919年一战结束。1914年,他曾经尝试竞选美国参议员,但最终因为缺乏支持而在民主党初选中就被对手詹姆斯·杰勒德击败。不过这场失败也为罗斯福积累了不少从政经验。

1913年担任海军助理部长的罗斯福

在一战期间,罗斯福是较早倡导美国应该站队协约国的政客之一,并帮助建立了美国海军后备役部队。在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之后,美国海军在半年内扩军4倍,罗斯福参与了人员与军舰动员、后勤和部署等工作。并在1918年夏天访问欧洲巡视美国海军在欧洲的部署,同时会见了英法政要。

1920年罗斯福竞选副总统的海报

在回国期间,罗斯福所乘坐的美军利维坦号军舰爆发1918年流感瘟疫,大量船员死亡,罗斯福本人也一度病重,但好在不久后军舰抵达美国纽约,罗斯福在得到医治后痊愈。一战结束后,罗斯福又负责进行了遣散大量海军军人的工作,并在1920年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参加了美国总统大选,虽然最终败选,却为其后来的*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本来是奥地利人,但在1914年8月一战爆发时,他却已经生活在德国慕尼黑。当时德国开始在国内大量征兵,**也报名加入了德军。不过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当时他能被允许加入德军,完全因为管理流程出错。按照当时德国的规定,像他这样的奥地利人本应是立即被遣返回国的。

**和战友的合影

在参军后,**被分配在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担任传令兵。当时他所在部队在西线与法国与比利时军队交战,不过早期**本人一直身在远离前线的团部服役。因为此前**曾经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卖画为生,所以在此期间他曾经多次为德国的军事报刊撰稿,发表了不少军事漫画等作品。

**和战友另一张合影

以上就是斯大林大战火星人怎么玩?二战火星行动为何是朱可夫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点睛之作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喜价游戏网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jia.cn/youxi/39185.html

(0)
上一篇 2024-03-22 07:47:21
下一篇 2024-03-22 07:53: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