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关于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接下来具体说说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本文目录一览

1、最后的神迹你的手机能带动吗?只有高配手机才能玩吗? 2、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一、最后的神迹你的手机能带动吗?只有高配手机才能玩吗?

手机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无法割舍的物品,你可以说自己减肥半个月不吃主食,但没人会说自己为了保护视力而不玩手机半个月!而且手机游戏更是很多人茶余饭后,休闲放松的必备的,一款好的手机游戏绝对会让你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今天小皮就为大家带来一款高配手机才敢挑战的游戏:《最后的神迹》!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最后的神迹》是一款有趣的RPG游戏,玩家将会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四处散布着充满了宝物的遗迹。为了争夺遗迹中的秘宝,人们四处争战不休,玩家也将为了拯救自己的妹妹,而踏上冒险之旅。这款游戏之所以说是高配手机才敢挑战的游戏,是因为这款游戏占用空间近6个G。而且要是网速不够好的话经常是卡的头皮发麻,尤其是过场的CG动画很吃手机配置的!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再来说说游戏吧,这款游戏能这么大里面的内容必定不少,除了壮阔厚重的故事剧情,还有各式各样不同种族的人物角色登场之外,还收录了风格独特的战斗系统,玩家们将可以通过游戏内的集团战斗,来体验画面上较多70名角色一起参战,到了后期还可以进行军团对战。面对BOSS时也要考虑队伍的站位,还有就是BOSS拥有AOE技能时,就要适当缩减队伍人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二、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大家好,我是艾谁谁。本期节目,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经典短篇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这个科幻短篇出版于1956年,近70年来在世界科幻文坛享有盛誉,同时该篇也是阿西莫夫本人在众多的科幻作品之中最感满意的一篇。

本期旨在向大师致敬的同时,把这篇经典封神之作推荐给广大科幻读者,希望新科幻爱好者能够放眼更多英文科幻世界的名作,老科幻迷也能够温故知新,引发更深刻的思考。没看过原文的可以听中文版的音频,然后阅读后续文字。

068故事:《最后的问题》中文版.mp3 40:20
来自艾谁谁FM

阿西莫夫的作品实在是魅力无穷,很遗憾的是我作为一个“伪科幻迷”,迟迟才开始阅读他的作品,当我走进阿西莫夫用未来史建构的架空宇宙之后,我一次次地被震撼到,于是发现我原本认知的宇宙无比渺小,那种如同一瓶水扔进海洋的感觉让我对自己的自满感到羞愧,羞愧于我对科幻世界的浅薄认知。这种震撼和羞愧掺杂混合后不断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作用,这使我非常压抑,以至于我急需要让你们也感受到。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个人感觉,如今国内大多数的科幻迷其实等同于《三体》迷,很多新加入这个群体的爱好者其实只看过刘慈欣的《三体》,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开始做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首次解读阿西莫夫的作品,希望大家同我一起通过阅读世界顶尖科幻作品,借助大师们的文字和创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遨游宏大的宇宙,触摸无限的未来时空,让国人的视野和宇宙一样广阔。

另外,我认为不管哪一部科幻作品,如果只带你飞翔而不帮助你落地,都不是称职的好作品,所以我不只是和你聊科学与幻想,还试图借科幻小说重新赋予哲学和人文以魅力,同时也希望以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使科幻爱好者更好的回归现实,人类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这也是风筝与线的关系。本期内容主要分四个板块:

靠前:介绍作者阿西莫夫;

第二:解读《最后的问题》故事内容;

第三:小说涉及的关键科学元素:熵的概念以及如何熵减的办法;

第四:刘慈欣如何回答“阿西莫夫问题”?。

一,被科幻迷奉为“神”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

二十世纪最顶尖的三大科幻小说家分别是:亚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1917-2008)、罗伯特.海萊因(Robert Heinlein,1907-1988)和下面我要介绍的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今年正好是阿西莫夫百年诞辰。他是犹太裔美国人,1920年生于俄国,三岁时随父移民美国,自幼即酷爱科幻小说,十六岁中学毕业,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化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任职,1955年出任该院的副教授,并从事核酸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实在热衷于写作,最终辞去职位,专职进行创作(不仅是科幻文学,还有很多科普文章)。

阿西莫夫和科幻结缘于9岁之时因为在父亲糖果店里看到的一本科幻杂志,这本杂志帮助他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从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19岁他就发表了靠前篇科幻作品,并开始创作阿西莫夫最著名的机器人系列,耳熟能详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就是源于该系列,21岁时,他发表了短篇科幻小说《夜幕低垂》之后,立刻在科幻界名声大噪,我们熟悉的阿西莫夫不朽之作《基地》首篇也是同年完成的。

前面谈到阿西莫夫的专业背景,这里要说一点题外话,科幻小说的魅力吸引着那个时代有着非常扎实的学术背景的学者和科学家,正因为有他们这些拥有非常深厚的科学功底的智慧头脑加入科幻作家群体,才使科幻在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洪流中避免沦入空想和虚幻主义作品行列,得以继续茁壮成长,你想,阿西莫夫可是医学院的副教授,居然为专心写作科幻而辞职。

不过科幻和科学的关系看似紧密,其实彼此的界限还是很清楚的,科学、物理学、宇宙学等学科是用普通人难以读懂的数学语言写出来的。科学是在人们日常经验之外,描述了一个以方程式的形式构成的复杂世界,目的是探索和发现以及使用自然规律,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懂,也不愿意去懂。而科幻作品能做到的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科学中的一部分拿出一点进行加工,创造出一种既震撼,又有美学空间的想象力,科幻必须从科学中汲取资源才能展开想象,科幻需要始终追随着科学,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并且,需要强调的是“科幻没有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和义务”那是科普文学和纪录片的事情,科幻相对于科学和科普更具备普适性,但这个普适性要取决于一个国家国民的基本科学素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对科学理解的受众群体的数量以及层次。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正是诸如阿西莫夫这些拥有深厚学术背景的“神级”科幻作者们,创作出人类科幻史一部部不朽之作,科幻黄金年代的光辉照耀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而催生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生科幻作家,这个接力棒一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着。

阿西莫夫一生编写的书籍近五百本,可谓著作逾身,有许多是在他逝世后陆续出版的,其创作力充沛,产量惊人,而且文笔流畅,平易近人,多产的背后除了天分过人、记忆力超强之外,更多的因为他对写作的热爱,他视写作其为快乐的泉源,平时没有其他多余的嗜好,只要有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待在家里写作。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靠前枚人造卫星,美国大为震惊,受到该事件的震动,阿西莫夫决定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推广,也就是科普,他在60与70年代,将写作重心转移到各类科普文章以及书籍,从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到生物、基础医学,几乎涵盖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全部领域。并且阿西莫夫也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在文学、宗教、历史和地理等题材也大放光彩,最著名的就是《圣经导读》和《莎士比亚导读》,可谓文理综合的百科全书。阿西莫夫的科普也是为科幻做出贡献,因为我前面说过: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对科学理解的受众群体的数量以及层次。

关于阿西莫夫的生平,我只介绍了冰山一角,篇幅有限,我就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关于这位大师更多的资料和作品。

二,《最后的问题》导读

《最后的问题》是一篇令任何作家都会引以为傲的杰出创作,不怪乎是作者本人最喜爱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了气势慑人的史诗式描写,把灭世和创世、神和熵、科学和宗教、人和机器、一刹和永恒等至为博大深邃的概念巧妙地结合起来。结局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实在使人击节赞赏。故事从2061年开始,小说分成6段小故事,从2061年一直到千亿年后生命消亡,每段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变化的是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环境。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扩展到银河、其他星系乃至全宇宙,计算机也从Multivac(多真空管)先后发展成Microvac(微真空管)、Galactic AC(银河AC)、Universal AC(宇宙AC)、Cosmic AC(宏宇宙AC)。阿西莫夫在作品解释AC指代模拟计算机(Analog Computer)。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尽管人类在科技上实现了一次次的飞跃,但总会有人把目光放得很长远,于是每一代人都向超级计算机提出了最后的问题,即“熵增的趋势能否发生逆转”,“宇宙是否可以避免归于死寂”,作者就是以这样的假设作为故事的大前提,而不断进化的超级计算机回答的都是“数据不足,无有效解。”这种写法使得读者始终带着对最终结局的好奇,跟随着人类文明一起大跨度的前进,这就是科幻作家如何帮助你脱离沉重的现实引力,给你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一起飞向宇宙和文明的边缘地带。

我们一起来预演一下这个过程:人的生命总会结束,人类试图永生,就是不断地用外部系统来抵挡熵增,而外部系统总有结束的时候,太阳就剩下几十亿年的寿命,太阳系,银河系,这个宇宙最后都是有寿命的,如果我们这个宇宙是孤立的系统,也就是说只有这一个宇宙的话,以上的只不过是在宇宙这个孤立系统内的熵减的办法,那么我们其实一直就是在消耗其内部的有序性,最终宇宙变得无序,即熵增到最大,接着所有的恒星都熄灭,宇宙热寂,终于无序的热平衡状态,人类再也没有新系统来帮助我们逆熵增。任何物质都无法逃离灭亡的命运。

这本小说就是基于“热寂说”而创作的,热寂说是把“孤立系统中熵恒增”的理论向全宇宙做终极推广得出的,是19世纪提出的对宇宙最终命运走向的其中一种猜想。每段故事环境的变化虽只是表象,却使读者更好的融入情节,随着每一段中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一次又一次的叩问,不断被勾起好奇心,等待着终将到来的结局,期待着宇宙“最后的问题”将被如何解答。整篇文章的力量注定聚焦在结局上。

故事最终也迎接了这个时刻的到来。人类最后一次问AC最终的熵问题,此时AC已完全存在于超空间(hyperspace)中,但仍然无法回答。超空间的意思是不在我们这个宇宙中了,超空间是阿西莫夫其他作品中的虚构。当人类最后一个*的灵魂,即所谓的“人类”意识整体和AC融合后,AC最终进化至回答终极问题的时刻(后续会说他怎么知道的),可是已经无法告诉任何人,因为已经没有人了,而此时旧宇宙已快要终结,最终,AC收集完全部信息,进化为“神”,以逆转熵的方式创造了新的宇宙:

“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三,什么是熵增?

短篇中讨论的其实就是我们下面要说到一个概念:熵增,首先我说三个定义,但是我不直接针对定义去解释,而是通过如何逆熵增或者说如何降低熵增(熵减)的办法帮助各位理解,请在看这段的时候思考《最后的问题》中人类如何通过超级计算机实现熵减的每一个阶段,以及始终重复的问题。

  1. 熵增的原理: 当热力学系统从一个平衡态经绝热过程达到另一平衡态时 它的熵永不减少 如果过程可逆,则熵不变,如果过程不可逆,则熵增加,熵增加是由于过程中的耗散引起的。 凡不可逆绝热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的。而可逆绝热过程则总是沿着等熵线进行的。
  2. 熵增的热力学定义: 孤立的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少 (意思是增加或不变)。这句话就是熵增原理导出的。孤立系统的意思是,在当前这个系统之外没有系统和它进行热量和物质的交换,所以 一个孤立系统内的熵增加,而系统的总能量不变,则其中可用部分减少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汽车烧油,一箱油总能量是不变的,如果你不加油,能量则越用越少。
  3. 熵增的物理定义: 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 无序发展的过程 ,我举个例子,冰是固体,化成水是液体,液体水在成为水蒸气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水分子越来越扩散的过程,这一相变的过程就是有序性结构性降低的过程,也就是有序向无序状态发展。冰疙瘩你可以拿在手里,水就得用杯子装起来,而水蒸气你就很难将他们束缚住了。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在空间的分布越对称越均匀,在空间上越不可区分,其结构的有序性就越低。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四,如何逆熵?

熵代表一个孤立系统,而孤立热力学系统的熵一定不会减少,最终到之混乱度和无序度极其高,也就是能量无法做功的情况下,那如何逆熵?或者说降低熵增?

靠前办法就是: 打破系统的孤立 ,让这个系统敞开与外界其他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于对这部分了解了后,我们想,如果热力学是对的,宇宙的任何地方只要存在生命,一定是高度有序的结构,那么一定是逆熵的(详见薛定谔《生命是什么》),而地球也是逆熵的。

比如,地球水位有高有低,这就是一个系统在空间的分布不均匀,高的水位是有高的重力势能,从高到低可以提供能量,地球的风则是高低气压为主要原因导致的,从强到弱可以提供能量,地球地层之间有热量差,从高到低可以提供能量,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不同系统,那么这些其实还是在地球内的各个系统,他们造成的熵增使得地球这个封闭系统的熵一定会不断增加,如何减少地球的熵增?很简单,开放地球这个封闭系统,加入太阳这个新系统,因为太阳光提供了外部能量(负熵),记得上面我们说的吗?当热力学系统从一平衡态经绝热过程到达另外一个平衡态时,它的熵永不减少,也就是说,一个系统在空间的分布越对称越均匀,在空间上越不可区分,其结构的有序性就越低。那么想熵减就加入新系统让原本的这个系统不平衡不就可以了?

比如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某一部分加热产生了热量差,热量高的往热量低扩展过程产生了风,于是可以说太阳光增加了气压的有序性,这就是打破了原本的系统平衡,太阳光的热量帮助地球实现了负熵的过程,而地球本身产生熵增,只要外部系统的负熵大于自身系统增加的正熵,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维持一个有序的状态,要知道太阳这个新系统占据太阳系百分之99.8质量,太阳给予地球的负熵(能量)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旦地球变成一个孤立的大系统,里面的这些小系统都平衡了,也即是说水没有高低之分,气压没有高低之分,地面的温度一致了,只有这些都“死”了,逆熵也就结束了。所以,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总体混乱度不断增大。换句话说,太阳活,地球活,太阳死,地球死。

而地球中的生命逆熵的过程是同理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存在且自身系统是有序的,就是不断地从环境中得到“负熵”(能量)使你的熵是减小的,把多余的熵排到环境中,人排给环境的熵是给地球增加负担,所以地球这个孤立的热力学系统一定要开放,不停的吸收太阳光能量增加自己的有序性,因为它体内有太多给他增加熵增的所谓的“生命”了,这是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的深层内涵。

但是任何活着的恒星却不能逆熵增,死了就是死了,而如果一个星系就一个太阳,且人类无法通过其他物质获取能量,制造人造太阳,那这个星系以及星系中的生命就都会死。

这就是《最后的问题》靠前篇中那俩人的争论,其中一个人认为太阳会停止燃烧,其他的恒星也会停止燃烧,到那时候宇宙这个孤立系统混乱度就会达到*高,一切都会死去。最后他们问Multivac“怎样才能使整个宇宙的净熵大幅度地减低?”这相当于问:“热力学第二定律(用来解释故事里宇宙熵值的增加)的运作可以扭转吗?”计算机的回答:“目前的数据不足以得到有意义的答案。”因为书中人类当时的水平才刚到能够储存、**及直接地利用太阳的能量,他们一下子问这样的问题,也真是难为Multivac了。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第二种熵减的办法就是: 降低耗散 ,这个好理解,比如你运动的少,流汗少,你补充电解质和能量就越少,反之你需要补充的就越多,因为要从外界系统获取能量(负熵)来降低你的熵增,恢复你身体的高度有序性。比如一台机器,降低耗散就可以使得机器本身的熵增减小。人类在地球内部是唯一一个不会降低耗散的物种,比如就算是最爱囤积食物的仓鼠和松鼠,他们也只是够自己过冬的粮食就可以了,不然来年粮食没吃完会在窝里腐烂,其二是出去获取食物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被天敌捕食,但是人类不一样,人类自从开智之后,从伊甸园堕入失乐园,一切都得靠自己,人类欲望的沟壑难以被填满,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商业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社会和文明不断地往前发展。直到如今,人类爬满地球,所以降低耗散这种方式人类总体来讲从来没有选择过,或者说文明必须增加耗散的走下去,可是怎么走?那就得看第三个办法了。

第三种熵减的办法就是: 增加人类的信息量和认知! 当你的信息量足够多的时候,你就能认知和识别更多的新系统,进而从无序中发现有序,从中汲取能量(负熵)来帮助你降低熵增。举个例子,人类早期都是烧柴的,直到后来烧煤炭,从这两个不同的系统中获得的能量(负熵)的量是不同的,而当人类能够用知识利用石油能源的时候,人类又获得了一个新系统来为自己提供能量(负熵),后来人类能够用知识利用核能,从此迈入一个全新的层面,与此同时人类学会使用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只不过效率没有达到很高。未来如果人类把可控核聚变技术搞定,海洋中的氘氚够人类一直用下去,下一步就是反物质,在有可能就是暗物质也被人类可以使用,这一个个新系统提供的巨量能量(负熵)来帮助人类减少自身、社会以及文明混乱程度增加而造成的熵增,所以,增加信息量和认知是逆熵增的办法之一。试想古代一个农田里出现黑漆漆的石油,农民一定会哭着说庄稼完蛋了,而如今如果在某地发现石油,那就成了宝贝。

但是,我得提一句,搞科学可不一定就能够让人类建立和依赖的系统一定熵减,很有可能是加速死亡。在举个例子:一个公司,原本是烂摊子,一个厉害的经理来到这里相当于提供了负熵,不仅降低了耗散,还把公司变得越来越有序。而如果来了一个没有本事的经理,他提供不了多少负熵,还喜欢瞎折腾,公司本来熵是低的,他反而把熵变高了,最终公司倒闭,同样都是新系统的加入,但结果却不一样。

所以,如果当初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人类就不会有今天,别看现在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很不错,如果一旦把全世界的核弹全部引爆,一切立刻归零,就像是上面那个喜欢瞎折腾的经理搞垮公司。所以这样看来,降低耗散所带来的熵减不一定就比增加信息量和认知带来的要少,人类文明往下走真的能像《最后的问题》中那样进军太阳系,进而银河系,最终全宇宙吗?其实为什么要越扩越大,为什么要走出去?就是要找新系统,记得书中提到的吗?人类最后想找发源地太阳系,发现这里早已死亡,太阳也熄灭了,这就说明如果不走出去,太阳的末日就是人类的结局。

但是就算走出去了,宇宙的末日不就是人类的末日吗?还是面临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整个宇宙的净熵大幅度地减低?”所以无论如何都难以回避这个问题,这就是终极也就是最后的问题。阿西莫夫帮助我们进行时间跨越,直达末日来看这个问题能否被解决。

第四种熵减的办法: 多掌握一个维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信息量和序,能利用新发现的信息量和序去做功,来获取能量(负熵),超空间的ac就是这样的存在,还有比如星际穿越中人类掌握了时间这个维度,可以回到过去给女儿传递信息,最后脱离困境。

上述说的四种办法,在《最后的问题》中,都被阿西莫夫用一段一段的故事去推演了,他在这个作品中完成了描述人类未来百亿年历史的图景,他将自己是否能成功做到“预言”的判断权留给了读者和未来的人类,如今70年过去了,我们还不能够肯定的说阿西莫夫预言的准确性,毕竟我们还没有到他书中的靠前个故事的科技水平阶段。而关于阿西莫夫提出的“最后的问题”他好像给出了答案又好像没有,这个答案用他的话来说是:“我还在故事中完成了我的另外一个任务,但是我不会告诉你那是什么,这样会扫了你们的雅兴”,这是阿西莫夫留给文明最后的问题。

他说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从他的生平来看,他虽是犹太人,却不能算作犹太**,后来他干脆是主张无神论的,这一点对于他作品所展现的绝对技术论以及那种质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他是无神论者,那我们就大胆的猜测一下阿西莫夫在这个短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现在咱们也面对最后一个问题了:怎样才能使整个宇宙的净熵大幅度地减低?

书中是说AC又重新创世了。也就是说,AC最后成了神本身,这里有意思的是,虽然AC神是人造出来的,可早就超越了人,最终人和AC神融合了,宇宙已经没有人了,接下来AC神重新创造了世界,还有可能还会重新造人,那么在这之后的新宇宙,究竟是先有神还是先有人?AC是人还是人是AC?如果AC是人,那么人不就是神了吗?

个人认为这其实就是阿西莫夫最后要表达的一种“循环往复”而所谓的“神”其实就是“人”,阿西莫夫所谓的这个神并不是神创论中的神力创造世界,而是“造物者”能够认知和利用宇宙的“终极规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阿西莫夫是无神论者,他试图用绝对技术实现对终极规律的参透,进而用往复循环来解释宇宙起源的靠前因,以科学和宇宙规律来理解宇宙,并非直接全然接受由信而知的神创世造人的突现论。

他是个理性挂帅的无神论者,我想这可能是他委婉的一种表述吧,这就是为什么要用这是《圣经》中上帝创世之说的最佳表述要有光,于是有了光作为AC神创世的话语。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说AC处在超空间是非常符合熵增理论的,因为如果AC自身和人类处在同一个宇宙的话是无法完成熵减的,必然也是不断熵增的,因为没有新系统提供负熵,而书中说AC处于超空间,这就是逻辑自洽。我再解释一下,AC以及前几代计算机为什么总说:数据不足,无法回答。因为那时候,AC和人类处在同一个宇宙,它无法得知这个宇宙之外是否还有新系统可以为当前的宇宙提供负熵,直到它完全处在超空间的时候,新系统的条件达成,可是AC不是一到超空间就知道答案的,而是人类和AC的融合又提供了另外某种意义上的“新系统”,于是AC得到了答案,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答案就是:重启宇宙。

另外,我再给各位开个脑洞,AC本身是宇宙数据的集合体,人类又和AC融合了,AC处在超空间中,那么AC的创世是否并不是重启宇宙,而是在自己的体内创造人类、创造生命?然后,新生命在像宇宙一样广阔的AC的内部产生熵增,消耗AC的负熵(能量)。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平时开玩笑说的,我们的宇宙是不是某个生物体?甚至只是某个生物体的细胞?

无论是科幻爱好者还是科幻作家,都在阿西莫夫给出的这个开放性结局中给出自己对于最后的问题的答案。因为大家都是从《三体》这个标签找到我的,下面我们看看刘慈欣如何从作品中回答阿西莫夫的问题。

五,刘慈欣对阿西莫夫问题的回答

首先最熟悉的就是刘慈欣《三体》,大家应该都记得第三部死神永生中的歌者文明,书中描述长老和清理员的对话中提到了一个词:“低熵体”

“有一个低熵世界,我想近些看看。”歌者回答。

但在亿万个低熵世界中有亿万万个清理员,总有认为它有诚意的。低熵体都有清理基因,清理是它们的本能。

在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在生存面前,宇宙中的一切低熵体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歌者称自己和其他文明为“低熵体”实际就是表明歌者也在黑暗森林状态下拼命求存,也就是打击其他的“低熵体”,并努力降低自己的熵增,歌者进入虚拟其实就是一种办法,因为进入虚拟可以使得自身系统的熵变得最低,但终究逃不过死亡,因为宇宙会灭亡,所以歌者也不过就是强行续命,为了避免其他的“低熵体”瞎折腾,加快宇宙的灭亡(使宇宙的熵增大),他们不惜甩出二向箔将宇宙空间二维化,因为他们不需要顾及,进入虚拟之后是不怕二维化的,歌者的目的只有一个,保存自己,并延缓宇宙的熵增,我称这个叫做自我降维式打击,哪怕进入二维的生存状态也在所不惜,因为在歌者的意义之塔上,生存高于一切。

然后是《三体》中大神级别的“归零文明”,这个文明并不是一个,而是一群,或者说类似文明联邦的存在,不然无法完成他们的最终目的,即把宇宙的维度降低到“零维”然后实现对熵的逆转,从而让宇宙重生,归零者做的事,更像是一种宗教,一种行为艺术,因为零维是光速停止,那就是绝对的死亡。你可能会问不是有黑暗森林法则吗?他们怎么互相不打架呢?别忘了三体中有一句话:“黑暗森林法则不过是伙头军和炊事员的事情,神是不屑于参加的”也就是说真正的神级文明,他们因为*高的目标而走到一起,其他弱小文明还在为求存而打架的时候,神们坐在一起商量怎么让宇宙恢复田园时代呢。

接下来就是《三体》中的回归运动,是回归文明给出的方案,他们以毁灭一个银河系大小的星系为代价向全宇宙以及所有的小宇宙进行超膜广播,让他们把拿走的宇宙质量归还,维持宇宙总质量的平衡,重新开启宇宙。

“我们宇宙的总质量减少至临界值以下,宇宙将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宇宙将在永恒的膨胀中死去,所有的生命和记忆都将死去。请归还你们拿走的质量,只把记忆体送往新宇宙。”

大家不妨想想,这个回归运动发起者会不会就是阿西莫夫所谓创世的AC呢?AC在超空间看着这个宇宙的一切,直到最后才展现“神迹”,让宇宙开始新的创世爆炸,一切就能够重新开始了。三体中的宇宙能否被成功重启,大刘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关于这一点留给大家思考。

接下来是大刘其他作品中对阿西莫夫问题的回答,我们一一罗列一下,首先是《思想者》,刘慈欣的这部短篇中描述的是两个地球人观察恒星的有规律闪烁,类似人类大脑神经元信号的传递,从而认为宇宙是一个思想者的大脑,恒星就是神经元。那么会不会有很多个这样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所处的是不是一个更大的宇宙?人类所处的宇宙是不是就像《三体》中的魔眼文明在微观世界样子?这说的就是多元宏观宇宙与微观宇宙之间的可能性。

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

《朝闻道》的星云文明,他们为了追求宇宙的大统一模型,冒着宇宙被毁灭的风险进行创世能级的试验,实验成功,他们也牺牲了自己,把那些包含着宇宙终极秘密的数据使用引力波传给了遥远未来的文明。”后来宇宙在真空衰变之后恢复了,排险者文明收到了他们的引力波信号,所以排险者要监时并且及时阻止宇宙中的其他文明再次使宇宙发生真空衰变。

刘慈欣的《坍缩》中,物理学家丁仪创建统一场论之后,精确证实膨胀了200亿年的宇宙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停止,然后重新收拢宇宙中的一切,开始走向坍缩。这是根据宇宙加速膨胀理论导出的一种可能性,最终这种使得宇宙加速膨胀的能量消失殆尽,宇宙就会像是气球收缩一样,一切都会逆着再来一遍。就像是电影倒放一样。

最后,我们来个头脑风暴,你认为人类未来能否找寻到更好的熵减办法?如果人类真的像《最后的问题》中一次次实现向外星际扩展,你更倾向于走出地球跨越时间去星际远航?还是待在地球内平静的过完一生?如果未来真的有办法实现意识上传,你期待这种方式的永生吗?当然了,这种的永生也得面临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那么,你是如何回答的呢?

另外,作为逆熵增的生命,其实我们生命的最终时刻就相当于自身宇宙的死亡,故事中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可以类比为我们不同的人生阶段,你会从始至终不断问自己“最后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不断地问自己“做事是否遵从自己的内心”我想,这就是我最后的问题,即使“熵增是全宇宙最绝望的定律”只要我始终可以给我自己的问题给予肯定回答,那么我会无所畏惧。

以上就是最后的神迹攻略剧情(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无解)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喜价游戏网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jia.cn/youxi/33597.html

(0)
上一篇 2023-08-31 08:14:08
下一篇 2023-08-31 08:15: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