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e icone是什么品牌?iconex触摸屏哪国的?

发布于 2022-03-26 11:14:31  关注者85  被浏览1.1k
0 个回答
柠檬没我萌
柠檬没我萌2022-03-26
光是你的名字就柔软了心绪

icone应该是iCON(中文名称:

艾肯),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音视频设备企业,于1990年在美国创立。

icone icone是什么品牌?iconex触摸屏哪国的?插图

专业生产高质量的MIDI控制器、琴键盘、声卡、麦克风、监听耳机、专业音响等产品,产品都是由美国及亚洲内部工程团队结合资深音乐家以及音频爱好者的创意研发而成。

iconex触摸屏哪国的

iconex是中国的深圳市旭永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防爆触摸屏品牌。

iConEx品牌的XY800系列,防爆形式为隔爆本安型,价格为进口品牌的一半,成本较低

lcoe成本的意思

LCOE是英文 “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的缩写,即平准化能源(发电)成本,一般以兆瓦时(MWH)为单位,一兆瓦时等于1000度电(KWH)。

odyssey创始人

伊夫· 吉列(法国) Odyssey新闻社和Icone agency的创始人。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及生平

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博纳罗蒂·西蒙尼Michea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名字太长,为节能减排,文中简称“老米”老米1475年生人,“70后硬骨头”,熬到快九十岁才撒手,在平均寿龄只有三、四十岁的文艺复兴时代,简直就是老不死的艺术巨匠。

倔强不屈,元气足,临死前一天还在狂敲雕像,侧击自己,死磕到底。

一辈子效忠教廷,像个“修道士”“苦行僧”,把教皇给的差事做成了艺术。

老米人设不止于此,继续往下看。

天降男神“艺术对于我是一种折磨,做坏了,我会痛不欲生,做好了,我会欣喜若狂;

然而不管是哪种情况,艺术无时无刻不占据着我的身心。

”作为“文艺复兴人”,老米不仅是一位画家和雕塑家,还是一位建筑师和备受尊敬的诗人。

他认为自己的创造力是上天赋予,江湖人称“神人”。

在十四行诗中,他将艺术创作与上帝造人的行为等同起来。

▲《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1511年至1512年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是《创世纪》组画的一部分,已然成为流行ICONE。

老米幼年丧母,喝着石匠女儿的奶水长大,奶爸又是个石匠,从小耳濡目染,与石为伴。

十三岁送入艺术坊当学徒,但他否认这段求学经历,自认艺术是天成。

▼后来进入“文艺复兴金主爸爸”洛伦佐开办的“美第奇家族精英学院”接受古典训练,广结人脉、阅读人文经典、观摩艺术藏品、开蒙长眼,打下了厚实的美学基础。

远远超过当时的能工巧匠,日后成为与达芬奇并肩的大师。

▲ 美第奇家族掌门人洛伦佐和精英学院的师生们坐而论道,谈笑风生。

▲洛伦佐与家人拜访艺术家波提切利工作室。

▲ 米开朗基罗向洛伦佐展示自己的习作《农牧神》。

当时的美第奇家族学院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全是名人圣贤,贵族子弟。

老米“屌丝逆袭”,才华横溢,桀骜不驯,脾气暴躁,常与人争斗,据传鼻梁还被同性恋人打断过,以至拉低了本身就不俊朗的颜值,后世看到的是美颜过的老米。

尽管其貌不扬、性格古怪,但还是凭实力在美第奇家族的加持下封神。

复古与颠覆▲米开朗基罗1491年完成的第一件浮雕作品,《阶梯圣母》。

出手就接地气,像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市井一角,玛利亚怀抱小耶稣望向远方,天使顽童环绕身旁。

老米十七岁时,以古希腊神话“人马兽”的故事创作,他给自己的一生定了基调,不只是完善技巧,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浮雕里的人海,相互牵连纠缠,像一层一层的波涛,汹涌翻腾,红尘滚滚,生死爱恨。

生命也许是不断挑战、搏斗的过程。

▲《人马之战》, 约1491-1492, 佛罗伦萨博纳罗蒂博物馆藏, 84cm×90cm延续千年的中世纪宗教信仰,束缚压抑了人的感官情欲,相关审核严格,动不动就和谐封杀。

爱没问题,不能有性,情可以有,不能有欲。

熬到文艺复兴时期,大家憋坏了,看烦了,受够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老米二十岁时接到富商委托创作《酒神》,由于是私人订件,可以尽情自由发挥,不顾宗教禁忌。

作品大胆歌颂人体,表现爱欲,向希腊美学致敬,宣告新的时代来临。

老米一生都在古希腊与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中纠结、徘徊,他渴望人的肉身自由,又乞求心灵升华,这种矛盾是他创作的最大动力。

▲《酒神》,1497,佛罗伦萨巴杰罗美术馆藏,高 2.03米。

酒神巴克斯是希腊的狂欢之神,头上挂满葡萄,右手举杯畅饮,脚下是依靠着他的牧神,这两是神话中最放纵感官的享乐之神,被视为淫欲异端。

完成《酒神》之后,老米接到教会文宣订单《圣殇》,刚放纵完就要收心,回到信仰的美学中去,完成经典题材圣母怜子像。

雕像通体温润如玉,完美无瑕,一举成名,足见其才份之高之大。

▲《圣殇》,大理石,1497-1499,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 174×195×69 cm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圈的十五世纪,资讯蔽塞,人们很难相信这件作品竟出自外地无名小卒。

一气之下,老米偷偷在圣母胸前饰带明显处刻下:

是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干的,成为唯一签名作品。

▼伟大的母亲是悲苦的,她预知舍身济世的命运,比孩子先背上十字架。

这是一个母性超越神性的妙龄少女,内心戏足,没有夸张痛苦,贩卖悲哀,而是极为克制,隐忍,凝视怀中死去的孩子。

人悲痛到了极致是沉默平静的,那是一种崇高的尊严。

但舆论争执不休,按圣经记载,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死时,圣母已是中年妇女,教会觉得美颜过度,不像母子两,像恋人,与教义不符。

老米想要重新诠释圣母,回怼:

“我不要你们觉得,我要我觉得,圣母是处女之身,圣洁之体,永不衰老,永葆青春。

”后世还是有人看不惯,1972年,一个疯子说自己是耶稣,这不是他妈,用大锤击打雕像。

圣母的左眼、脖子、鼻子、左臂散落四处,被游客顺手捡走。

修复后,现在用防弹玻璃隔着看,预防再遭不测。

▲ 1972年5月21日的袭击现场。

北漂罗马的老米,完成了《酒神》和《圣殇》,声名鹊起,荣归故里。

佛罗伦萨已今非昔比,走向民主共和。

老米正当青春,人生才刚开始,承接了市政公共雕像《大卫》,展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 《大卫》,1501-1504,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 517cm×199cm象征城邦精神的《大卫》石破天惊,用一件残损大理石雕刻,工整完美,光滑圣洁,英气逼人,神采奕奕,雕塑界的颜值担当。

所谓人的觉醒,生命的尊贵,原来可以这样通过石头展现出来。

▲ 老米用了四年完成大卫雕像,重达6吨。

表现圣经中的犹太英雄大卫王准备迎战巨人歌利亚。

又是一次完美复古颠覆之作。

大卫眼神笃定,全身肌肉紧张,青筋暴起,正准备一场生死搏斗。

老米把生命的动人和胜利的意义放在了输赢之前,就是积蓄身体所有力量准备奋力一搏的时刻,输赢已经意义不大。

每次去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都会看到游客聚集在大卫脚下,当着大卫面360度无死角移动自拍。

五米多高的男人体,居高临下,检阅众生,抬头仰望就能看到巨大的屁股和娇小的丁丁。

经常我在正经场合,冒出不正经的念头。

自己好意思想,不好意思说。

大卫应该是适龄成年男性,丁丁怎么看也不符合正常比例。

难道是沿袭古希腊罗马遗风,肌肉浓墨重彩,丁丁逸笔草草。

▲ 上帝造的人类第一个男子亚当大卫不哭,老米对你已经很慷慨,很写实了,在《创世纪》里的亚当,描画的丁丁更为节制,意思到了就收笔,忽略不计,抽象写意。

回到正题。

矛盾与挣扎三十岁的老米已是闻名遐迩,达到了此前艺术家从没有过的地位,原来是工匠艺人,现在是巨匠神人。

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盛情邀请他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可是大金主,教会的超级大工程,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米开朗基罗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计划构思的草图。

老米不敢怠慢,亲自前往卡拉拉挑选石料,一待就是半年。

寻找,等待,构思,内心翻腾着各种形象,他要把沉睡在石头中的人解放出来。

▲ 意大利卡拉拉(Carrara)是托斯卡纳地区的一个城市,以开采白色大理石闻名古今。

满山的大理石从深山中开采出来,要乘着雨季河水满涨被运出,全靠人力载着巨石前行,最终在艺术家手中凝固成艺术品。

▲ 自古罗马时代,卡拉拉就是建筑师和雕塑家最理想的石材原料供应地。

质地坚硬,色泽纯净,温润高洁。

对西方来说,卡拉拉大理石的发现就像东方发现了高岭土。

人红是非多,教皇被怂恿,将热情和金钱转移到圣彼得大教堂的改造,老米愤而离去,又被教皇勒令请回,派去西斯廷礼拜堂画天顶画。

无心之举,解锁了大师又一神力。

老米并不擅绘,更倾心玩弄石头。

嫉贤妒能之人想看他出丑,他偏不,把教皇给的差事做成了伟大的艺术。

起初本想组个团队,交差了事,可一上手,停不下来,他辞退了所有助手,独自一人闭门四年,开天辟地,在这巨大的天顶上,仰着头,无休无止地画了一长列姿态万千的男男女女,如神一般创造了这宏伟旷世巨作。

▲ 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湿壁画《创世纪》,取材于旧约圣经的开头部分,如一部大型交响曲,由九幅主题画面和众多和弦装饰组成,多达343个人物形象,1508-1512,4093×1341 cm ,约500平方米。

长时间仰望《创世纪》后,老米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和眼疾,可还是迫不及待地回到心爱的石头上。

金主尤里乌斯二世去世后,继任教皇命他继续陵墓计划,完成了《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两件雕像,本是作为陵墓装饰用品,后来辗转流传被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看中收藏(就是把达芬奇连人带作品一起收藏的法国皇帝)。

▲ 左《被缚的奴隶》,自寻烦恼,自作自受,自行解脱。

▲ 右《垂死的奴隶》,姿态妖艳、表情贱萌,不作不死。

1513-1516,卢浮宫博物馆藏,作品名字显然不是老米取的,应该是属于《囚》的系列作品,打破了古典对称和均衡范式,夸张了身体的律动。

盛名好像越来越成为老米的负担和痛苦。

订单接到手软,“压力山大”,都是惹不起的主。

他内心在反抗,无以自拔,力图从一切限制和禁锢中挣脱,得到更大的自由。

这些奴隶仿佛进入解脱的临终一瞬,脸上没有一丝痛苦,反而给人一种很享受的感觉。

无乐无苦,无喜无悲,好自在啊!自由与解脱艺术作品是状态的流露,年龄一到,心境变化,状态就不一样。

年轻的时候会炫技,对青春的炫耀,对结果的追崇。

步入中年的老米关心的不只是技巧完美,还有潜藏在人性深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老米对人和生命有了更深沉的认识,他把技巧提高为一种思考,追求创作的过程。

我想这个时候,老米一定理解达芬奇的未完成作品了。

第一眼看到这组后世称为《囚》的系列雕像,会想到的是:

卧槽,这是什么鬼?当代艺术?没雕完?习作?玩坏了?弄残了?▲ 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四件《囚》1523 -这四件作品被后人命名为《青年》《巨人》《苏醒》《负重》,人体被石块牢牢封住,努力扭动摆脱挣扎,像是要破石而出,可能人活着就是要承担生命的重量。

教皇陵墓计划变成了持续工作,老米不断思考尝试,不断打磨修改,把雕塑艺术带入新的可能,创作了四件看似未完成的作品,没有命名,没有出售,没有展示,一生伴随,直到去世。

老米大刀阔斧在石头上劈出粗犷混沌、浑然大气的造型。

仿佛看到了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伤痕累累、斑斑驳驳。

这是一个伟大的美学思考和风格转变,大胆留白,给予世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作品已告完成,但余绪未尽。

这四件作品如今就摆放在大卫雕像正前方,可惜被世人忽视,都去围观颜值裸男,鲜有人注意到这四件重要作品。

他们的美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被世人理解和欣赏。

这就相当于前卫先锋艺术和不考虑票房的文艺片。

《大卫》是做给大众的,《囚》是留给自己的。

审美不能总是停留在看的懂,画的像,唱的高,弹的快…艺术提出问题,不给标准答案。

艺术不难,但也没那么容易。

▲ 弗洛伦萨美术学院内部展厅也许“囚”这个汉字是命名这组雕像的最好名称,人被关在一个牢笼里,无论如何努力也挣脱不开。

老米把自己放进去了,返璞归真,沉稳古穆,人物呼之欲出,囚奴脫困,悲欣交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青年时期的老米就得到美第奇家族的赏识与栽培,名声大噪。

现在理应他为美第奇家族陵墓歌功颂德,为教皇陵墓永垂不朽,人情债是要还的。

▲ 历时四十年完成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 1505-1545 如果把《囚》放进去确实不和谐,所以老米留给了自己和后世。

老米活的够长,熟悉美第奇家族的每一代领袖,从先辈的英明卓越到后代子嗣的平庸。

他的洛伦佐陵墓雕像,被众人吐槽。

老米的著名反驳是:

“一千年后没人在乎他的长相, 但会惊叹于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这话不假,如今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不是为看洛伦佐,看教皇,全是冲着老米去的。

这就相当于现在的明星推广,网红加持,流量带货。

▲ 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礼拜堂,洛伦佐陵墓,以及《晨》与《暮》1519-1534,结合了建筑、空间、雕刻最完整的作品。

▲ 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礼拜堂,朱利亚诺陵墓,以及《昼》与《夜》1519-1533 画友们肯定认识中间那个“小卫”,素描练习必备石膏头像,就是从这尊雕塑上面截取翻制的。

十六世纪初期的欧洲并不太平,在经历战争、饥荒、瘟疫、逃亡的恐惧后,老米回到罗马,承接了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耗时六年多完成,举世震惊。

他仰望天顶,无限感慨,二十多年前绘制的《创世纪》依然灿烂绚丽。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达芬奇已经仙逝,拉斐尔也升天封神,文艺复兴三杰只剩下老米一人,无限荒凉,孤独求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末日审判》,1534-1541,约150平方米,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巨型祭坛画。

大概意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

人物总共多达四百人,场面巨大,值得玩味的细节很多,篇幅有限,难以一一尽数。

年过六十的老米,似乎觉得自己也将等待神的最后审判。

他把自己画在作品中,一张空荡皮肉,悬在天堂与地狱之间,这是在为艺术粉身碎骨,为信仰殉道吗?大家可以辨认,这张人皮就是米开朗基罗。

这是艺术史上艺术家留下的最屌签名。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末日审判》是和谐版,原版一丝不挂,老米认为衣服乃身外之物,人的肉身更接近圣洁。

二十年后的教皇受不了了,觉得这末日审判不严肃,像是健身在澡堂办年会,太过辣眼,勒令整改,请人画上了遮羞布,不知后世会不会去除还原,推出高清无码辣眼版。

大师老矣 悲欣交集老米年事已高,越来越退隐避世,独自面对自己,思考生命的意义。

他写下的诗篇和留下的作品表明了其内心的矛盾与不安,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找救赎的可能。

▲ 老米二十三岁时完成的美颜版《哀悼基督》,花开花落,美如诗句,赢得举世盛名。

步入晚年衰老病痛时,重回青春主题,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作品大刀阔斧,未经打磨修饰,直面死亡的沉重与朴素。

爱之深时,肌肤之亲是有粘性的,贴着基督脸的圣母显得面目模糊,像是被泪水哭花了脸颊。

后方托住耶稣的圣徒很像老米自己的脸,凝视死亡,以客串角色的方式哀悼基督,刷存在感,还是为自己谱安魂曲、唱挽歌,我们不得而知。

▲ 这像是素颜版的《哀悼基督》,1547-1555,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博物馆藏,高2.53米贯穿整个暮年,直到临死前,老米都在创作哀悼耶稣,像是返老还童,他开始想念童年,想念自己的母亲,缺少母爱的老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期望母亲的温暖和支撑,他用作品再次重申母子不可分,艺术家和作品不可分。

▲ 《隆达尼尼哀悼像》,1552-1564,米兰斯福尔扎城堡藏,高1.95米,未完成,老米的重复修改使雕塑还原成顽石,稚拙古朴,留给世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这件雕像只剩下耶稣和母亲紧紧依偎在一起,隐约可见的轮廓,气若游丝,无力但踏实。

圣母的脸,被泪水模糊,没有任何世俗的美丽可言,用尽全力支撑着耶稣垮下去的身体,努力搀扶,希望他能重新站立起来。

作品中有两种张力,一种是耶稣向下坠落的力,一种是圣母支撑向上升的力。

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中充满了悲剧力量。

老米大胆蔑视一切完美的古典艺术程式,不断颠覆自己,寻找艺术新的可能。

他克服了所处的时代,远远走在前面,甚至接近了当代雕塑的观念。

他的艺术高度无法回避,难以超越。

好的艺术,就如同生命本身,不是完美无缺,而是不断超越修改的过程。

据说米开朗基罗将许多成形的作品和草稿都毁了,这是他的自尊自洁,艺术在质,不在量。

1564年2月17日,米开朗基罗结束了他近九十岁的艺术生涯。

留下最后遗嘱:

“ 灵魂交由上天,身体还给大地,物质留给亲人。

”米开朗基罗棺椁,位于佛罗伦萨圣十字圣殿。

暂无答案,快来添加答案吧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