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爆料
折扣好货实时更新
感触较深的便是德国的计划能力。新年伊始,一切企业单位便早早列出全年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么做固然有着很多缺陷,因为如此一来万一出现有悖计划的事情根本没法周全应变。加上德国人素爱早早定好休假,就会出现员工做好了计划内的工作然后就携妻带子撒欢儿跑出去玩,工作出了问题又找不到人于是就干脆这么耽误着。但是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可以这么做。
因为他们掌握着未来技术的决定权。
工业化时代,行业标准就是制空权。对于一片空白的领域,掌握了标准也就制定了游戏规则,后来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追赶。我国4G通信现在为TD还是FDD的争吵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是因为没有提前控制标准。高端制造业是德国近现代长盛不衰的稳固保障,在这个逆水行舟的时代,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抢占制高点。
为什么是德国?
————————————————————————————————————————
工业4.0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减少人力成本。
因为德国的人力成本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太昂贵了。工人的工资牢牢钳住了德国制造的成本,这也是工会的成就。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德铁罢工已经让德国老百姓苦不堪言了,就是为了涨工资和减工时。但是德国目前尚有技术优势,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缺乏技术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冲击德国高端产业。但是一旦等到这些国家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德国造的优势便荡然无存。
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相机行业在50年代本是德国造的天下,但是20年之内就被日本相机彻底打垮,众多公司不得不被迫转战更精密的光学仪器市场。日本尚且如此,如果是中国这样庞大的制造输出能力拥有了近似甚至同等的技术水平,那么德国市场将会承受什么样的打击自然可想而知。
—————————————————————————————————————————
德国的优势
—————————————————————————————————————————
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
工业标准的统一大大降低了产品从一级生产到下一级生产的成本。比如甲长生产的螺丝恰好可以被乙厂的螺丝刀拧进丙厂生产的螺母,那么这颗螺丝的每一个尺寸都需要完全符合标准。这样乙厂就不用准备各种型号的螺丝刀,而丙厂也不需要提供不同尺寸的螺母。
德国的工业标准是由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的DIN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这一标准的权威不亚于国际标准ISO。
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发布了 2.5万个标准,每年大约制定 1 500个标准。其中80%以上已为欧洲各国所采用
这些标准中从大到小面面俱到,细到什么程度呢?
刚来德国的时候我发现德国无论小学大学还是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所有的纸质文件均是用打孔器打孔并用双孔文件夹整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发现这居然是被写入DIN中的标准之一。(Locher Wikipedia)孔径的位置确保了无论纸张是横板还是竖版,甚至从中间裁切之后都是正中位置。而小学生从入学伊始便被要求掌握用这种方法整理文件。
这样精细的标准以及严格的执行确保了工业4.0在成型过程中的畅通无阻。无论是工业原件的规格,还是设备额定电压的配置,或是通信协议的制订等等等等,德国工业4.0的推进势必将从中受益匪浅。
—————————————————————————————————————————
工业4.0会带来什么
—————————————————————————————————————————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套叫做《大耳灵漫游科学世界》的书,里面其中一册是机器人部分。当时那本书里对未来进行了诸多有趣的幻想,仿佛人类彻底告别体力劳动,一切靠机器生产,全局电脑控制的时代仿佛就在眼前。
工业4.0的出现将实现很多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设想你买了一套房子,然后房子的设计图马上就被传入你的电脑,你可以在电脑前按照自己的设想装修并置配家具,然后用不了多久,3D打印机器人就会进入你的房间进行装修,而你选择的家具已经被快递到了装修好的房子中。整个过程涉及移动通信、物业公司、装修公司、网络购物、物流、电子商务,而整个过程中几乎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就能将信息或实体进行传递并配置。
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设想而已,没人可以预言当工业辅以互联网的力量之后会获得出什么。
但是一个理念从被提出到被实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到了最后出现的东西已经完全不是最初设想的东西。而更为更重要的是:
人类的需求不是可以被强加的,而是随着时间自然而然积累的结果。
站在一个时间点,一切的幻想终归是有局限性的。就像100年前人们幻想今天的我们一样。下面是一组1900年的科幻插画,设想了100年后今天的样子。(100年前插画,这是科幻还是预言?)
机器用来建筑,而建筑物还是木头加石头,人可以自由飞翔,但动力还是螺旋桨,更有趣的是画中的中国人甚至还留着辫子。
因此4.0可以带来什么,我不敢妄加预言,那么就拭目以待吧。
—————————————————————————————————————————
我们的4.0会遇到什么
—————————————————————————————————————————
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想勤劳的中国人是值得拥有的。我国已经开始了4.0的脚步,但是我们的道路却注定更加艰辛。
首先便是前文提到的标准。我国的各行各业到目前都还存在着万国博览会的局面。国产的,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能引进的我们都引进了,但是却没有制订良好的工业标准。因此在开始4.0进程之前,我们急需一套完整的工业标准做好铺路石。但问题在于工业标准的制定不是大家坐下来商量商量一拍大腿就能决定下来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才能获得一个可靠的标准。
这就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为了4.0我们需要标准,而标准又需要再实践中才能提炼出来。这意味着我们的4.0要么还是大规模引进,要么就要缴昂贵的学费。
再一个问题便是产品质量,一个庞大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故障。但整体的故障率却是由质量最差的环节所决定的。而我国由于经济水平欠佳,购买产品时价格因素往往高于质量因素,从消费层就没有给高质量产品留下太大的空间。当然还有国外产品竞争的压力。
最后的问题更要命,前面的是技术问题,努努力终归是可以解决的。但德国的工业4.0是为了缓解劳动力的匮乏,而我国的劳动力是富裕的。真让机器做了一切,工业化转为技术密集,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
但是有问题不代表就要放弃,试点还是可以有的,只要在小范围之内实现一定的技术进步,其他答案中已经有人说过了,大规模的投入并不惜付出代价只有拥有强有力领导集团的大国才能实现。曾经的京杭运河是,现在的天宫是,将来的4.0一样如此,这便是我们最有利的优势。
2022-05-20 20:37·工业大家说
什么是工业4.0?其实真正的内涵是代表了一种技术的成熟度和企业经营理念的颠覆性升级,而且这是能惠及整个时代的一种颠覆性升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从业者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这个时代发展的牺牲品,也有很多人会被动的勉强随波逐流,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和引领这个时代的发展,成为其中的弄潮儿。
所以,能否给机械行业带来曙光的,不是工业4.0,而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本身,如果大家都拒绝改变和拥抱改变,那对于别人来说的机会,对自己而言可能是一场灾难。
很多人说,为什么现在国家层面都不太提“中国制造2025”这个发展战略了,其实这也算是一种策略上的改变吧,就像一个人,你们家有钱,但你不能逢人就说你们家有钱,因为在收获别人羡慕妒忌的时候,还会收获别人的“恨”,例如川普这个疯子就很“恨”中国的发展,而且还将这种“恨”用敌对的行动来表达,所以我们还是要低调一些。
不喊口号了,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停止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从我个人的切身经历来看,无论是政府部门的推行力度,还是工业4.0主导企业的渗透力度,亦或是中国企业的回应力度,都在积极的推进中,而且越来越快,越来越务实。
最近这三个星期,我参加了三个培训,靠前个是亚马逊公司推广他们的云计算服务;第二是西门子公司推广他们的数字工厂项目;第三是中国电信推广云技术和云桌面;这些培训都是针对企业的,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升级的,而且都是政府主导来推广的。
当然,这对于很多企业的基层技术人员,甚至是研发人员都可能没有太多的交集,都是在企业的领导层和IT部门先做技术类的对接和前期的调研之类的,所以很多人跟这个事情没有交集的人员,他们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发展的速度,前景以及颠覆性的量级。
而且政府一般邀请的也都是各个地区的“上规”企业去参加,所谓的“上规”企业就是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因为总得有人做靠前个“吃螃蟹”的人,然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余人一起进步,这都是有一个过程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制造业的从业,特别是很多机械行业的从业者,一直都觉得这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看到什么动静,其实这跟你所在的企业规模,你所在的岗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用着急,当有一天你可以介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已经走在普及的路上了。
所以不要单纯的以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去看待一个事情,这很容易出现“坐井观天”的尴尬,你没有经历和亲见的事情多得去了,你有不是什么掌握了核心技术和资源的人才,企业的发展和布局有你多大个事?所以,对于工业4.0这个事情,不要基于自己的片面认知去妄断,要以开放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这样的变化,并及早的做好准备,这样才不至于面对改变的时候束手无策。
在这里,我很“武断”的说一句,工业4.0的变革已经开始,而且其推行的速度非常快,必将越来越快。
但是自动化的推进速度要慢于信息化的速度,首先能够推广起来的应该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然后才是自动化生产的全面普及,最后才是数字工厂或者智能工厂的遍地开花。
我以上的判断来自于我在整个智能工厂布局与实施中的个人经历,上图是我对这两个方面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之所以自动化产业升级要慢于信息化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投入成本的关系,因为在整个产业升级过程中,其实最大的瓶颈并不是技术的局限,而是资金的匮乏,所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自动化产业升级,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会出台那么多的资金激励政策,推动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和升级。
我们个人的成长,一定是基于行业或者是时代的发展这样一个前提下来实现的,要不我们也不过是一个规矩企业里的一个规矩的螺丝钉而已,只有时代的变革,企业的发展才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自我提升和重塑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很清醒的去捕捉这样的机会,并随时准备好。
我们需要将这样的机会,从行业和企业的机会转变为我们自己的机会,因为作为一个个体而言,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的强大起来,我们才有选择和挑剔的自由与资本。
别再抱怨,别再讽刺挖苦,这没有任何意义,想想怎么让自己更好的去成长和强大吧,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是均等的,加油!
关注本头条号,更多优质好文会与大家分享,学习更多工业互联网相关知识,结实更多工业互联网相关人士,了解、学习中国制造2035指导精神,为中国制造2035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同时欢迎大家留言、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