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爆料
折扣好货实时更新
我是杨先生,以最真实的角度,记录10后、30后、50后、80后的往事回忆!感谢阅读,如果您喜欢,可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过去普通百姓的真实往事!
还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小县城里,路上跑的基本就是四种车,手扶拖拉机运载着大石头进进出出,偶尔会有一辆天蓝色的东风牌或深绿色的解放牌货车颠簸着缓慢行驶,还有就是绿色的吉普车。
在我们当地,新中国成立以前,都是农耕技术,人加牛加水车,没有机械化的生产工具。今天就来说说当年功能强大,啥都能做的拖拉机。
首先要说的是我们最熟悉的小型拖拉机,也就是手扶拖拉机,我们当地人叫“手扶仔”,其动力十足,且功能全面,下田能耕地,上田能运货。当年看到这些司机都觉得他们很帅!
在我们县里,使用手扶拖拉机开始于1965年,我们当地一个乡镇的公社,购置了由广东省新会市生产的“圭峰—7”和上海出产的“工农—7”各一台,配套旋耕机和双铧犁,为生产队进行机耕作业,每小时可犁水田或旱地1-1.3亩,或旋耕水田1.3-1.5亩。
图片来自网络:田地干活的手扶仔
不耕田的时候,拖拉机会带上一个拖卡,作为运货的货车,作运输使用,每次可拖货物1吨。80年代还出现了有自动卸车的拖卡,可以自己升降,十分方便。手扶拖拉机不仅用于农业,我们的一些工业企业,例如水泥厂运送大石块也是手扶拖拉机出动,噗呲噗呲地冒着黑烟,成为我们少年时代追逐的对象。小学放学的时候如果有这种拖拉机经过,我会一直追着它吸它的黑烟。
有些农村的长辈,80年代初时购置了拖拉机,农闲时就自己上街接货运的业务,没想到还迅速赚了许多钱,毕竟那时候路上的汽车很少,货车也非常稀缺,所以赚了钱,80年代就在村子里盖了三层的房子,后来还自己开了煤球厂,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不已。
1987年,我们全县有手扶拖拉机近两千台,主要型号是“工农—10”、“工农—12K”和“东风—12”三种。
带有自动卸车拖卡的手扶拖拉机
1959年我们县里成立拖拉机站,有3台从英国进口的“福克森—35型”中型拖拉机,配套三铧犁和圆盘耙,为社队代耕田以及开荒等工作。
1964年配套水田四铧犁和水田耙,更适用于岭南地区的水田需求,能下水田耕作,每小时可耕田3-5亩。不下田时装上拖卡,可作运输车辆使用,以前经常看到这类中型拖拉机装着林场的木头,运送到其他地方,因为中型拖拉机特别适合走崎岖的山路,而且马力十足。
东方红-40,网络图片,侵权删
1980年,全县有中型拖拉机80多台。后来逐渐实行联产承包制后,中型拖拉机逐步减少,1987年全县只有60多台。主要机型是“丰收一35”、“东方红—40”和“上海—50”三种,多作运输的用途。
东方红-40的介绍:
1964年,一拖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多种作业的要求,开始了40型水旱两用轮式拖拉机的研制工作,1965年试制成功,1970年正式投产。与其配套的490柴油机也同步进行设计、试制、生产。东方红-40型拖拉机转向轻便、结构合理,采用风冷发动机,适合多种工况,受到用户的极大欢迎,投产后年产量很快就超过5000台。东方红-40型40马力轮式拖拉机是一拖职工自己设计的产品,生产线是自己调试的,工装设备是自己制造的,拖拉机配套的发动机也是自己研制生产的。
东方红-40结构图,网络图片,侵权删
拖拉机中的巨无霸,换个上层建筑就是坦克了。1960年的时候,我们县的拖拉机站购进2台洛阳生产的“东方红—54”重型拖拉机,并且配套了五铧犁和圆盘重耙,为社队开荒、压水田。
东方红—54
1965年又配套了水田六铧犁和水田耙,可进行水田耕作,每小时可耕6-8亩。平时用于其他生产使用,例如修公路的时候,采石场或水泥厂等地方我也看过有不同类型的重型拖拉机在使用。还有建筑工地,会用它来做推土机的功能。
1987年全县有大型拖拉机6台,主要机型是“东方红—54”、“东方红—60”和“东方红—75”三种。以前开拖拉机是很厉害的,而且在当年的建设中,拖拉机起了一机多用、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方红—54
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及其改进型号东方红-75型履带式拖拉机,与靠前拖拉机制造厂的东方红-40轮式拖拉机一起,从五十年到到八十年代是在中国人的心中的农业机械化的形象代表。东方红-54/75拖拉机不仅在中国农村、农垦使用极为广泛、普遍,还在水利、交通、土方工程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80年代以前,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中国机耕地70%以上的耕作,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章资料来源:《县志》及靠前拖拉机制造厂等资料信息。感谢各位的阅读!
作者简介:
杨先生,80后旅游从业者,早期在某论坛撰写连载小说。现在扎根头条,收集整理编写10后、30后、50后、80后真实生活回忆系列。
自我评价:追求实话实说,如实记录,文字真实!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