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爆料
折扣好货实时更新
酱油是家家户户厨房中必备的一种调味品,很多人在烹饪菜肴时选择放少量酱油,不放的话颜色过于清淡、味道差,有的人甚至表示自己每天离不开酱油。
除了酱油之外,像老抽、老抽、味极鲜、耗油,也在调味品市场占据的一席之地,有时还可以代替酱油的调味作用。正所谓“人红是非多”,酱油自从进入到了家家户户的厨房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很多人只知道炒菜时放酱油,不清楚什么时候放、放多少?其实这些调味品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快来看看你有没有吃对吧。
01
长期吃酱油,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常言道:病从口入去,现代许多疾病的出现,与人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要说起关于酱油的传言,备受关注的一个就是“吃酱油会致癌”,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议话题。
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称:酱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焦糖色素,这种物质中含有大量的4-甲基咪,这种物质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致癌物的行列,因此长时间吃酱油容易增加患癌风险。
——那么,吃酱油真的会致癌吗?
要说起酱油致癌,是指酱油中的焦糖色素中含有4-甲基咪,但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酱油中的4-甲基咪,即使它是人类致癌物,况且并非所有的酱油中都含有4-甲基咪,也要看含量和使用量才能说是否会致癌。
黄曲霉毒素已是公认的致癌物,但是我们也没有认为只要食用黄曲霉毒素就会致癌,而是制定了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任何生物学作用,包括好的治疗作用和坏的伤害作用,都离不开摄入量。
不能不考虑食用量,只单纯的说吃酱吃酱油会致癌。焦糖色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是:最大食用量的人,在此标准下,摄入量应低于每日容许摄入量。
这就是说,在此标准下,即使长期大量食用,也不会出现能够观察到的危害。酱油尽管是人每天所必须的调味料,但是摄入量并不大,因此无需为酱油是否会致癌、能不能吃而纠结不已。
02
生抽、老抽、味极鲜,有啥区别
——生抽
用法:酱香浓郁,味道鲜美咸香,颜色淡雅,用于增加鲜味和咸味,多用于炒菜、凉拌菜。
不管是生抽、生抽、酱油、味极鲜,都是出自一个酿造缸,由大豆、黑豆等谷物,经过人工接入种曲,发酵晾晒而成。
——老抽
用法:色泽浓稠乌红,味道微甜,用于给菜品增加颜色,也就是常说的酱油色。有一定的提鲜作用。多用于炖菜、卤菜、肉类烹饪。
传统的老抽做法是在提取过一部分生抽,剩下的继续晾晒发酵,经过沉淀脱水的过程,得到颜色深沉红润的老抽。
现如今市面上售卖的老抽一般是用焦糖色素和生抽混合而成,可以减少成本和制作时间,老抽的颜色一样深沉好看,用于给菜品上色最合适,但是一般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较低,提鲜作用比较差。
——味极鲜
用法:色泽略深于生抽,味道极为鲜甜鲜香,用于增加菜品的鲜味,多用于炒菜,凉拌菜
味极鲜可以当做是生抽的升级版,在生抽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鲜味的调味品,如鸡精、味精。如果在菜肴中使用了味极鲜,那么就不需要重复使用这些增加鲜味的调味品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复合调味料。
做菜的时候使用味极鲜口感会比较好,但并非使用的越多越好,可能会覆盖原本的菜香味,降低口感。
03
酱油如何去吃更健康?3点注意事项要当心
1、根据菜品来添加酱油
不是任何菜加酱油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对于炒青菜来说,最后等到菜快出锅的时候再添加,这样就可以避免高温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避免酱油中的糖分被焦化变酸。
有些人也会这样做,等菜成熟了后再加酱油,如果这样加酱油,建议选择质量好的,并且细菌总数达标的酱油才可以,因为没有经过高温加热的酱油有可能存在细菌,吃了诱发腹痛、腹泻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在炒菜出锅前放酱油,这样翻炒几次,酱油也能熟透,流失最少的营养成分,也是最健康的。如果大家烹调的是肉菜,为了增加菜色也可以早点加入少量酱油。
2、分清烹调酱油和凉拌酱油
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弄不清什么是烹调酱油,什么是凉拌酱油,从而导致两者混用,调味料混用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影响的,还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烹调酱油的细菌总数要高于凉拌酱油,如果不小心长时间将烹调酱油当作凉拌酱油使用,对肠胃功能差、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非常容易诱发肠胃病。
因此,建议大家在平时购买香油时,一定要仔细看看外包装上标注的是烹饪酱油还是凉拌酱油。凉拌酱油人们是可以直接食用的,用做凉拌菜,但是烹调酱油,一般是建议大家熟吃的。
3、酱油不能和味精同时使用
大部分人烹饪肉菜时会选择将酱油和味精同时使用,认为酱油可以调色、调味,味精可以提鲜,殊不知这样做大错特错。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味精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钠,这就是为什么酱油会有鲜味的一大原因。如果已经添加了酱油,再加味精的话,容易导致人体在无形中摄入过多的钠,造成水钠滞留引起水肿,不利于身体健康。
04
怎样区分优质酱油和劣质酱油呢?
酱油的鲜味取决于其氨基酸酞氮含量的高低。以往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品质越好。
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氨基酸酞氮>0.8g/100ml为特级;>0.7/100ml为一级;>0.55/100 ml为二级;>0.4/100ml为三级。
挑选酱油的几个技巧:
看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配料表上可查到原料来源。
看工艺: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优于低盐固态发酵生产的酱油。
看级别:酿造酱油按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看用途:标注佐餐用或供烹调用的这两种酱油卫生指标不同。佐餐酱油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较高;供烹调用的酱油,则不能用于拌凉菜。
看颜色:优质酱油色泽成红褐色或棕色,鲜艳,有光泽。酱油绝不是颜色越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