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爆料
折扣好货实时更新
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技法是非常丰富的,大体上来说,在宋代及以前,瓷器装饰多以刻花,印花,划花等方法为主,然后施釉烧制。而到了元代,在宋代陶瓷的基本技法之外,开始大量兴起用笔绘制纹饰的方法,这种用彩料在瓷器上画出图案,花纹来装饰的瓷器就叫做彩瓷。
彩瓷从施釉程序上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在素坯上作画后再上釉烧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上釉烧制好以后,在釉面上作画,然后入窑复以低温烧制而成的叫釉上彩。像大家所熟知的青花瓷就属于釉下彩,而五彩,珐琅彩,粉彩都属于釉上彩。下面怀南会小南带大家具体了解釉上彩和釉下彩。
一、釉下彩
工艺:
釉下彩是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度)一次烧成。
特点:
釉下彩,是彩绘在釉层之下。由于图案被覆盖在釉层下,釉下彩瓷器的表面平滑光亮、不易磨损、永不褪色。
但釉下彩的缺点也很明显:颜料跟坯体一起烧成,要能经得住高温、抵抗得了釉的溶解,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品种很少,所以釉下彩的色彩种类比较少,色彩呈现效果也一般,价格相对也比较贵。
釉下彩代表青花瓷
青花瓷以钴为颜料,最早诞生于唐代,元代时,由于景德镇卵白釉的成功创烧,让元青花颜值大大提升并迅速走向成熟,在明代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清代康熙年间达到鼎盛,青花属于典型的釉下彩瓷。
釉下彩之釉里红
参照青花瓷的烧制工艺,把钴颜料替换为铜颜料就得到了釉里红,用氧化铜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釉烧制,利用还原气氛使其呈现出红色。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同一时期,景德镇的工匠们把青花和釉里红进行组合,烧制出了瓷器中的顶级贵族——青花釉里红。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是指,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瓷器。
清康熙时,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再次加入以铁作颜料的豆青色,让釉下彩的色彩扩展到了蓝、红、豆青三种,称为釉下三彩或釉里三色。
由于钴、铜、铁三种颜料对温度和气氛(窑炉内含氧量的多少)的要求不同,釉下三彩的烧制难度非常大,传世品极为少见。
釉下五彩
清末光绪、宣统年间,湖南醴陵再次创新,成功烧制出了颜色更为丰富的釉下五彩。
所谓“五彩”并不是特指5种颜色,事实上醴陵釉下五彩用红、绿、蓝、黄、黑五种原色,调配出了丰富的色泽,几乎涵盖所有色系。刚刚创烧就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
二、釉上彩
釉上彩的历史悠久,远在北齐就有出土釉上彩的陶瓷,早期主要是白彩、绿彩等简单色料为主的釉上瓷器,金元时期就出现了釉上五彩瓷,明朝釉上五彩瓷进一步的发展,清朝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珐琅彩和粉彩。
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之一,也是釉上彩瓷的代表,从康熙时期色浓庄重至雍正时期的清淡素雅,再到乾隆时期的雍荣华贵,珐琅彩洋味十足,丰富多彩的色料在瓷器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粉彩瓷,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玻璃质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汇上颜料后再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使颜色产生粉化效果。釉上五彩瓷是现代五彩瓷中比较常见的,“五”字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泛指多种,一般以红、黄、绿、紫、蓝、黑、金等7种色彩描绘.
工艺:
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成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温度二次低温烘烤而成。
特点:
图案直接画在釉层上的彩瓷,称为釉上彩。
釉上彩在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烧成温度比较低,同样需要加入铅等助熔剂。
相比于釉下彩,釉上彩的色彩更为丰富。但因为是直接画在釉面上,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图案部分有凹凸感,易于磨损,并会有微量的铅、镉等微量元素溶出。
因此,如果釉上彩被用来装饰餐具上,基本上都会避开餐具内部或者就口的部分。
釉上彩代表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釉上彩,粉彩最典型的特征是有颜色浓淡深浅的渐变,逼真而素雅。粉彩在彩绘的时候,会在颜料中添加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彩料。而玻璃白具有乳浊作用,能够使画出的图案呈现出一种粉润柔和的效果。
此外,粉彩在彩绘过程中还会用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增加彩绘的表现力。
釉上代表珐琅彩
珐琅,一种矿物颜料,元代时由伊朗引进。把这种颜料绘制在铜胎上,就是著名的景泰蓝,而绘制在瓷胎上,就是珐琅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清代彩瓷中十分特殊的一种。珐琅彩由朝廷直接从景德镇采购生坯,然后宫廷画师绘制出纹饰最后由皇帝亲自决定以何种纹样烧制的瓷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个人审美,属清代瓷器的极品。
珐琅彩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然后把白瓷送到北京,由宫廷画家彩绘、题诗、署款;最后再由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烧制。
不同于一般的彩绘颜料,珐琅含有大量的氧化硅(玻璃的主要成分),更像低温铅釉,烧成后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且有一定的厚度,能明显看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康熙时的珐琅颜料全部依赖进口,色彩种类比较少,只能简单地绘制些花卉类题材。
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开发出近20种珐琅颜料,色彩大大丰富,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古代彩瓷工艺也因此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