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爆料
折扣好货实时更新
节拍器(Metronome),是一种能调整每分钟拍子数目的发音装置,因此用来确定音乐作品的速度并提示演奏者。同时,它也是器乐学习者最基本的一种辅助工具。当我们购买钢琴时,无论是在商场还是乐器行,都会得到来自商家的推荐、有时甚至是免费的赠品——一个节拍器。
节拍器的诞生地在德国,其早期样式——一种叫做“精密拍节器”(Chronometre)的仪器自十七世纪末就开始使用了,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尝试改进。1816年,德国著名的机械师梅尔策尔(Maelzel)借用了荷兰发明家温凯尔(D.N.Winkel)的设想,制造出了靠前台具有现代意义的节拍器,并获得了专利。同时他又在巴黎开设了专门制造节拍器的工厂,生产一种金字塔形的木质机械节拍器。至此以后,节拍器便不胫而走,成为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专业人士的必备工具。我们经常会在乐谱上看到注有“M.M.♩= 70”字样的符号,其中M.M.就是Maelzel Metronome(梅尔策尔节拍器)的缩写,这是为了纪念它的发明人;后面的♩= 70表示每分钟演奏70个四分音符。
德国温特节拍器
发展到现代的节拍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经典的发条式机械节拍器、电子节拍器和软件节拍器。现代音乐家更倾向于使用电子节拍器和软件节拍器,它们不仅便于使用,有些还具备调音功能甚至具有测量温度和湿度的功能。较为常见的形状有金字塔形、长方形、方形、手表型等等。常见的品牌有:德国的WITTNER、日本的YAMAHA、NIKKO、SEIKO、韩国的PARKSONS以及国内的一些牌子。在古典音乐大师中,靠前位使用节拍器的是贝多芬,他对节拍器的诞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为此专门写了一首歌颂节拍器的卡农曲《嗒、嗒、嗒,亲爱的梅尔策尔》。
记得我幼时学琴之初,钢琴老师在课上对练习曲的节奏和速度要求非常之严格。回家练琴时母亲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拿着一根木棍,坐在我身旁敲打着地板帮我数着节奏。因为这种人工数拍的节奏本身可能快慢不均,不是太科学,故母子俩还常常为此发生争执。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我终于有了一台德国的WITTNER节拍器,经常没事都会把它捧在手里,如获至宝。那种感觉无异于现在的年轻人拥有一台iphone5手机。可能是由于儿时的情结吧,长大后的我喜欢收集各类大大小小的节拍器,并将它们陈列在橱窗中,时时回味曾经的学琴经历。
可能大家会问:节拍器在钢琴学习中真的如此重要吗?学习钢琴就离不开节拍器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让我们打开经常使用的乐谱《哈农钢琴练指法》靠前部分,上面有个速度标记为“M.M.♩=60——108”,要求是“开始将节拍器调到每分钟60拍,然后逐步加快到每分钟108拍。”试想,对于速度没有太多概念的钢琴初学者,要按照此要求去练习的话,光凭着感觉是否能做到呢?大多数的琴童都参加过考级,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教材。业余六级钢琴考级教程是这样要求的:“音阶双手同向四个八度,速度不低于♩=92,琶音双手同向四个八度,速度不低于♩=80。”而九级的要求是:音阶双手正反向四个八度,速度不低于♩=112,琶音双手同向四个八度,速度不低于♩=100。
由此可见,如果平时从来不使用节拍器配合练琴的话,考试时要弹奏到基本准确的速度都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我曾经演奏过两首日本乐曲:平井康三郎的《樱花》和三宅榛名的《红蜻蜓变奏曲》,它们节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每首乐曲均有五种以上的节奏变化标记,有些可以说是很细微的,如果当时不是借助节拍器的话,是很难把握乐曲的准确速度和理解作曲家的真实意图。可以说,节拍器不仅给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同时它也是钢琴学习者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各种大小的德国温特节拍器
一些教师和专家或许不太认同以上的观点,他们认为过多使用节拍器会造成钢琴学习者的依赖性和机械性,长此以往,弹出来的作品会非常僵硬。其实,也不必如此担心。在这里我们不是要提倡过度地使用节拍器,而是要阐述节拍器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如何灵活适度地使用它。我时常对学生说:“节拍器就是你们的半个老师”。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有一定道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节拍器的速度范围。它的整个速度区域是从♩=40——208,速度标记是从广阔的、慢的(Largo)、一直到极急速的(Prestissimo)。我们一般人平时所能感受到的是快、中、慢等不同速度的大致感觉,但要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某种具体的速度,仅仅凭感觉是远远不够的。比方说:一首乐曲的速度标记为♩=96,可能大多数人会对它有一个粗略的速度感觉,但如果要求相对准确的话,就需要借助节拍器了。就像一个田径运动员,成绩的好坏需要用运动秒表来确认,平时训练时的表现和速度的提升,也需要精确的秒表来记录。当然,钢琴练习没有必要达到那种精确度,但从循序渐进的练习要求来看,节拍器还是必不可少的。
我曾经和一位在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手的朋友去听音乐会,因为当时到的较早,我们就去后台找熟人,恰好碰到一位提琴手在练习。听了一会后我的朋友说道:“他的速度最起码在一百四十五以上”,我当时拿出随身的电子节拍器一测,速度是一百五十,当时我很惊讶于他准确的估计。他却淡淡地说了句:“平时练习多了,速度感自然就会比较准确”。是啊,熟能生巧。我们使用节拍器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速度感觉能力。久而久之,随着技术练习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我们便可以在没有节拍器的情况下,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速度。
便携的电子节拍器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我们并不提倡过度依赖节拍器。况且,过于机械的节奏也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有些乐曲如果完全按照节拍器的速度来演奏的话,也会缺乏个性和表现力,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更何况,我们现在使用的某些钢琴乐谱(特别是车尔尼的一些练习曲)所标记的速度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只能是作为参考而已。所以,这里我们建议对于速度感觉较好的钢琴学习者,可以偶尔使用节拍器,一是检测一下自己练习速度的准确性,二是根据所弹奏乐曲的需要,看看自己把握乐曲速度与节奏的能力。而对于大多数练习者而言,我们建议一周保持两到三次跟着节拍器练习,直到对速度的快慢与节奏的稳定性较有把握时,再慢慢地脱离对节拍器的依赖。
音乐之美无法用节拍器来测量,但它的创造却离不开精确与均衡。正是源于人类对美的需求,节拍器才应运而生。自它发明的那一天起,就对人类音乐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让我们广大的钢琴学习者深受其益,并为之赞叹。相信在今后的钢琴教学应用和发展中,节拍器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工具将会更广泛、更长久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